第三節 浪峰行(2 / 2)

步半寸腳在船板上剁了兩下,同時對老叉喊道:“落副帆,主帆降半。”隨著他跺腳的咚咚聲,船尾多出的兩道水花變成水流。老叉拉開繩扣,用一塊鹿皮布抓住經滑輪減速了的繩索,讓繩索緩緩滑過,副帆慢慢落下。接著他同樣放下了一半的主帆。隨著水花的變成水流,隨著帆頁的落下,船速一下子慢了下來。

船速雖然慢了,步半寸反倒比剛才更加謹慎小心起來。礁群中水流多變,礁石間風向怪異,所以他隻用半帆,船的動力主要由下麵的機械提供,而且還是給的緩勁兒。

“老叉,探左右水深。”

老叉其實沒有等步半寸說完,就已經提著一圈浸漆絞繩走向船舷,繩頭上拴著一隻二斤八的鉛砣。這是測水深的掛砣繩,也起拋繩的作用,船靠不上岸或者兩艘船要攏在一起時,可以用這繩子拋到岸上,也可以把鉛砣拋到另一艘船張開的網裏,然後進行牽拉。

老叉試水深不用把繩子放到底,鉛砣落水的聲響他就能聽出大概水深。這是他以前做“頭漂引子”練出的功夫,那時他往頭漂上一站,手中篙子往水麵上一戳,聽聲兒就知道水深多少。

平常的礁群中,水深是要比外麵海麵子的要淺的,因為這裏畢竟是長海石子的地方,而且搞不好有些石子尖兒就在水麵下一點,稍不小心就會觸礁。但是這裏卻不同,越往礁群中間,水深非但沒變淺,反倒越來越深,更沒有快穿麵兒(離水麵很近)的海石子,就像是被誰清理過一樣。加上巨大礁石的遮掩,這裏簡直就是個極好的深水港灣,難怪能藏下那樣大的兩艘古戰船。

魏晉時期,風水堪輿的鼻祖青烏子收有三大弟子,其中一人為東方海國子民,名許鈞文,其著有《捏脈尋首全典》,其中有章“水脈篇”講到:“淺為灘,深為港;窄為潭,寬為港;受風為洋,掩風為港。”是為古時漁民、海植者選定居息處所的要訣。

魯一棄的腦海中當然能找到這樣的典籍文字,也正因為對所處境地的了解,那不妥的感覺變得更加濃重,一團煩躁始終堵塞在胸口。

莫非一切都在別人算計之中?莫非又鑽入了別人設好的坎麵?最好還是趕在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之前離開這裏。

“見礁三層浪,近礁五分漩”這也是漁民和操船人都知道的理兒,步半寸當然對這個道理理解得更加透徹。所以他怎麼也沒想到眼前會出現如此一片平靜的港子水麵。錯愕間也就沒有做出任何反應,任由那鐵頭船便輕飄地滑入這片平靜之中。

鐵頭船雖然滑入平靜水麵,卻沒有滑到平靜水麵的中間。如果真要這樣,那步半寸這些年的船也就白操了,江湖也白走了。他是將船控製在礁石與水麵中心三分之一處,然後繞著大圈兒緩慢行駛。這樣就算突然出現什麼意外,既可以迅速地鑽進礁石間與之周旋,也可以迅速擺脫暗藏在礁石間的突襲。吉林小說網www.jlgcyy.com為您提供魯班的詛咒無彈窗廣告免費全文閱讀,也可以txt全集下載到本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