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 邪雨下(3 / 3)

唐代楊筠鬆留下的學術著作有許多,像《撼龍經》、《撼龍十二問》、《青囊妙訣》、《金玉得法》、《天心經》等等。這秦先生大概也是極有天賦,對巒頭派的高深理論不但讀得懂,而且還讀的很透。他學習此類方術時還偏偏選中了其中最為偏門的《金玉得法》來研究,這是屬於巒頭派分支切金斷玉派的風水方術。

“切金斷玉”,是要有很廣的學識範圍才可以操作的。因為它的理論裏認為天下處處是吉地,隻是有些地方存在著凶險的環境和晦惡的物件。從而破了應有的吉相。這就要將這地塊合理分割並利用方向和地勢的改變,讓它躲開凶險,恢複吉地功效,其次還可以去除惡破或有相應物件鎮住惡破。就是為了能對付惡破,秦先生這才上龍虎山學“天師法”的。

“切金斷玉”這種方術雖然精妙高深,但早就不為別人所知,更為世人難以理解,所以沒有人會相信什麼地方都是好地的這種說法,更不相信按他的擺布可以將凶地變做吉地。在加上秦先生又不是巧舌如簧蒙騙誑拐之徒,什麼都據實而言,好多說法都讓別人家不喜忌諱,所以他在學成之後浪跡市井多少年,這手絕技就沒派上過什麼用場。

他此時點的“六分秤點”,這方法可用來判斷不規則狹長地帶風水眼之所在,在“切金斷玉”中叫“舉重若輕一杆秤”技法。後來在魯家,他見識了許多坎麵兒後覺得,這“六分秤點”可以用來判斷坎麵的缺兒和中心。因為坎麵布置中的前後左右不會是對稱規則的,那樣會讓一些坎子麵僵住動不了。特別是坎麵布置時間較長沒有動作過,就更容易僵住了。所以坎子的支點在布置時都是有所偏移或者傾斜的,而這個支點放在“六分秤點”應該是最合適的。

秦先生是個喜歡動腦的人,對每件是都想摸到底兒才算。於是他在坎麵的“六分秤點”上好好花了點腦筋。他發現兩麵圍的前後坎和左右坎可以用“六分秤點”加連線找到坎子兩邊的“僵麵”。而四麵合圍的坎麵就又有不同,它的結構變化又奧妙了一層。它需要點連“秤點”,然後在新的連線上再點連“秤點”,直到畫出一個與原來坎麵方向角度基本一致的縮小形狀,即是四麵坎麵的“僵麵”。四麵坎“僵麵”的原理是秦先生從無梁殿的結構特征上悟出來的,這“僵麵”就相當是殿頂最後留下的承力六角空隙……

這裏說的“僵麵”和魯一棄在“燕歸廊”裏踩的“僵麵”是一樣的。隻是“燕歸廊”坎麵旁邊有實牆,貼邊踩就是了。而這坎子的“僵麵”是虛的,什麼是虛“僵麵”?就那眼前這“四水歸一”來說吧,它的坎麵兒邊沿不是那些長長伸出的屋簷,而是屋簷的影子。這影子一天中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僵麵”就也隨之而變化。如果是在夜間無月,看不到坎麵兒,找不到“僵麵”那就麻煩了。這種虛形坎其實是對家在和魯家爭鬥的這幾代中新搞出來的,這種坎麵讓企圖夜襲的行家很有些顧忌。魯家的幾個人為什麼要下午闖入也有這樣的原因。

秦先生隻吐了幾口痰就止住了,因為他不需要繼續吐下去,從這幾個點他就可以瞧出最後的“僵麵”。他也不能繼續吐下去了,他感到咽喉處發堵發硬,是那種有痰吐不出的感覺,而且痰中的血跡也讓他很是驚訝:自己沒有受內傷,這痰中血跡是哪裏來的?

與人交手,你可以裝瘋賣傻迷惑對手。可是在坎麵之中,那些機括弦子不會被你迷惑,它們該動的時候肯定會動,不會猶豫更不會留情。

江南建築中前院天井所謂的“四水歸一”,那水指的不是海水,不是江水,不是河水,而是雨水。四方雨水都往天井中流下聚攏,寓意著財富都往自己家裏流。

就在秦先生還在思考驚訝的時候,虛影的坎麵在不察覺中移動了。這就是隨時間推移而變化的結果,秦先生本應在簷額陰影下的頭部露出一點點在坎麵的光線下。

於是下雨了,雨不大,隻有兩滴雨珠落下,是從正堂廳樓的屋簷上落下。

秦先生知道,雖然隻是晶瑩剔透的雨點,卻是顆顆會要人命的。吉林小說網www.jlgcyy.com為您提供魯班的詛咒無彈窗廣告免費全文閱讀,也可以txt全集下載到本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