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圓滿實現了(1 / 2)

李飛燕說:“這是咱們醫療小分隊的第一件事情,還有一件事情,就是注意跟農民交朋友的事情。在這方麵,咱們要向革命年代的老紅軍,八路軍和解放軍學習。學習他們那種如何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的作法。積極的去開辟我們沙梁縣這幾個縣級醫院的醫療根據地。我覺得,看病這件事,醫生和患者之間如果能夠建立起彼此信任的關係,患者就願意來你這裏看病而不是到其他人那裏看病。我有一個兄弟,在濱水市住著呢,他有偏頭疼的毛病。開頭,他也去過濱水市的幾家公立醫院,結果都沒看好,後來他到在濱水市開診所的一個老中醫那裏看。第一次去,那個老中醫跟他聊了一個多小時,以後再去,兩個人一聊就是半個多小時,後來,他隻要頭疼病犯了,就去老中醫那裏開藥,幾年間,我這個兄弟找那個老中醫看病,不算其他,隻吃那老中醫的藥,就花了差不多將近兩萬。”

“他這麼信任那個老中醫,主要還是因為那個老中醫能治得了他的病!所以,我就覺得,一個醫生,就應該好好鑽研,不斷提高自己的醫術水平,這樣,才能贏得患者的信任,才能留得住患者。”郝春梅總結道。

李飛燕笑了說:“可能是我沒把話說清楚,讓你反我的意思理解錯了。其實,那老中醫根本就沒把他的病治好,我看過那老中醫給他開的藥,基本上都是瀉火類的中藥。到現在,我那個兄弟的頭疼病還是老樣子,該疼的時候還是疼。實際上,讓他迷戀老中醫的,並不是老中醫的醫術水平,當然,他自己一直以為是老中醫的醫術水平,照我看來,完全是老中醫對他的心理療法在起作用。用通俗的說法就是,他被老中醫灌了迷魂湯。”

“你的意思是,我們也應該給那些農民灌點兒迷魂湯,是吧?”姚德福說完,三個人同時都笑起來。

“話說的有點兒不中聽,但理就是這麼個理。我的意思是,你們去了農民家裏,不要覺得自己是醫生,我的工作就是看病,不是看病的事情就跟我沒關係,就不聞不問。我覺得,你們應該把眼光看長遠一些,看的寬廣一些。咱們縣醫院到農村,是打著送醫下鄉的旗幟下去的。我們代表的是政府對老百姓的關心和愛護。所以,你們去了,不僅要給老百姓看病,還要帶去政府對老百姓的關心。工作之餘,要學會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我說的眼觀六路,就是要眼光活泛一些,多觀察,看看農民家裏有什麼自己能幫得上忙的活兒,順便幫著幹點兒。比如,掃掃院子,挑挑水,收收莊稼,幫著買個東西什麼的。就像當年紅軍到了老百姓家裏的時候一樣。當年老百姓為什麼那麼舍命幫助紅軍,就是因為他們感覺紅軍像他們的家人、親人一樣,真心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改變生存的狀況。”李飛燕又作了進一步的解釋。

“這回我聽懂了,李主任這是深謀遠慮呀!我們的想法跟你一比,就顯出狹隘了。我們每天喊著忙工作,也隻埋頭忙工作,忙來忙去,都忘了為誰忙活了!要不是你今天的提醒,我都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給忘記了。”郝春梅感慨著說,“剛才聽了你這一番話,我就有一種幡然醒悟的感覺,突然才明白,原來我們這些縣級醫院沒有患者來看病,真正的原因不是我們的醫術問題,是我們脫離了人民群眾的問題。我們隻把自己的工作當作了謀生的手段,當作了自己晉升的資本,整天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而完全忘掉了老百姓的利益。才導致今天沒人願意來我們這裏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