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明湖大
大名湖裏有荷花
荷花上麵有蛤蟆
一戳一蹦躂
張大帥這首《詠大明湖》果真羚羊掛角,超脫不凡!
民國三年的8月13日,泉都城。
泉都城,是華東最繁華的大城之一。三教九流、五花八門、販夫走卒、引車賣漿,寬闊的青石路上有騾馬車、人力車、“鐵殼子車”,以及有軌的電車。青石路外是護城河,護城河畔,不少婦女在洗衣,山清水秀,不愧是“江北水城、”“華東小江南”。
有詩雲:“四麵環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應景的很。
第一次進城的田力,隻恨沒有多生幾雙眼睛,服裝各異的漢人也就算了,居然還有高鼻黃發的“洋大人”和“洋太太”。那種“鐵殼子車”就是她們開著。還有那體型巨大的有軌電車,奇奇怪怪的建築叫教堂,還有樓房,連樹都那麼高大。簡直是千奇百怪,令人目不暇接!
田力的家在是齊都城樂安縣起鳳鎮的田家村,田氏家族最出名的是秘製的跌打損傷膏藥,“田氏正骨”美名揚。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跌打損傷膏是居家旅行必備品。
田力父親兄弟二人,父親田治禮,二叔田治信。父母六年前,死於天災(黃河決口)之後的饑荒。叔侄二人便帶著祖傳的跌打損傷膏手藝到處混口飯吃。父母在時,田力念過幾年私塾,能識文斷字,如今已有11歲。
民國的齊魯之地,響馬橫行,兩年前,二叔在一場流民與山匪的混亂中,被砍掉右手,又考慮到年齡已然不小,便打消了成家的念頭。對田力視如己出,一路行來,田力的吃食,二叔盡力滿足,加之田氏家族有習武傳統,二叔有了前車之鑒,嚴格督促田力的鍛煉,所以,從麵色和身形來看,田力屬於這個時代比較健壯的小夥子。
田力叔侄這一行,與雜耍賣藝屬於一個大“門類”,屬於“八門”裏麵的“四門掛”,開市先打一趟拳。至於田力所打的拳法,二叔說是“迷蹤拳”,也叫“燕青拳”,是康熙年間的先祖所留。
康熙14年,田家村出了個“武狀元”—田金甲。此人為少林俗家弟子,天賦異稟,武藝超群,義薄雲天,一手“金甲刀法”快若奔雷,有“萬夫難當”之力;又說此人古稀之年辭官回家,在津魯交界之地,路遇劫匪,“人不下馬,刀不出鞘”,內氣外放,喝聲震死匪首。
田力所學的拳法,內外兼修,既有內家拳的煉精化氣,又兼有外家拳的劈打舒展,總體來看,動作輕靈敏捷,靈活多變,攻防較為均衡的一種拳法。
對於此時的田力叔侄來說,好看的拳法能夠博人眼球,生意便好了不少。畢竟是大城,一天下來,雖然汗流浹背,除去上繳的“供錢”,也有二十幾蚊的收入。
看看天色,約莫申時(下午四點),時值盛夏,戌時日頭方要落山。叔侄二人收拾家什,買上吃食,往城南曆山方向行去。曆山,是泉都城最高山,曆山群峰越有50多座。又以曆山與燕山最為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