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茫雲海昆侖深處,青峰半山腰有一座古樸道觀。

道觀前是青磚鋪就的道場,邊上是一片翠竹林。道場上有七八個灰袍道士在輕手輕腳地掃著落葉。他們動作漫不經心,卻都歪著腦瓜側耳似乎在傾聽什麼。

道觀內有人不徐不疾頌讀經文。

“……雜而氣亂曰邪,邪曰病。病者血不行氣不順,五內失氣而衰,衰而亡。

常體之所需而識知不可行非願之事,蓋天地之橋相隔。氣行諸經星辰入海,沉於田衝於台周而複始流於脈。練氣開天橋,神引靈入道”……

安靜的道觀裏一個老道娓娓誦經,一個小道士肅穆盤膝恭敬聽講。

靈入天庭神識出竅,識之所至靈之附至。可辨細微可究無窮可禦萬物。

老道放下書籍對小道士說話:“為師今日為你頌念太虛築基篇你需牢記。日頌經文溫故知新,修者勤為先。李澈你以後每日修煉不可懈怠。

小道士李澈認真答道:“是,師傅,徒兒謹記師尊教誨”。

老道點點頭說:“此番下山,曆有門規考題一道。為師出題“生而所為”你且答來。

李澈細思片刻即朗聲回答:“天生兩極,陰陽為雙。死為生始,生為死終。凡塵種種,盡歸虛妄。生而不拘於物不滯於情感悟天地至理。師傅,徒兒以為答案是悟道。

老道微笑撫須頷首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所謂不拘於物不滯於情無非保留靈台一方淨土,不至沉淪。道無為而無不為,德養正而無不正。正化氣,氣化精,精化神,神化道身。下山後你須謹持自身,小心因果,勿使道台蒙塵。

“徒兒遵命”。李澈說話明晰有力,目光清澈坐姿端正挺拔。顯得十分尊師重道。

老道滿意說道:“近千年來修行界靈氣枯竭人才衰落,人世間竟無一人築基更逞論結丹大道。十八年前為師在西京濟養院把你帶回來,教授武藝修煉我道家傳承。如今你練氣大成已是獨步天下,為師甚感欣慰。此乃我昆侖之福。

雖然練氣大成距築基隻一步之遙,但卻又有如天淵之別。築基才是真正踏足修真大門。然而築基不僅需要頓悟,還需要大量靈氣輔助,而今天下靈氣枯竭築基希望很渺茫。但修真本就逆天而行,你當奮勇向前”。

身為掌教弟子日後你繼承昆侖道統,要將門派發揚光大。此次遣你西京曆練,亦有一樁因果你去了結,是何因果為師已有安排。你且去後山告祭列位祖師就自行下山去吧”。

李澈恭敬叩首起身道:“是,師傅。徒兒身為掌教弟子定當勇於任事,不負師尊所望。徒兒已收拾好行備,告祭祖師即便下山,還請師傅多保重。可是……不過尚囊中羞澀……沒有路費……”

老道拂袖不喜斥道:“凡下山曆練皆不可攜身外之財,否則如何苦修?你懷裏是什麼東西?手機給我,莫以為為師看不到。

李澈偷雞不成蝕把米無奈交出手機說道“謹尊師命。師傅,此去西京六千裏路,您總不能讓徒兒步行去吧”。

老道轉身隻留給李澈一個背影。

“哎,哎,師傅您別走啊”。

“收起你的小心思,道心磨礪何須身外之物。供奉台有幾枚硬幣,拿了去吧”。老道說著話腳步聲已到觀外,隨即傳來老道嗬斥:“你等在此作甚,裝模作樣!掃帚都不曾落地!早課都做完了嗎?

李澈走出門外,幾個偷聽道士早已驚的不見蹤影。門口有一個等候的道士,他見李澈出來快步上前躬身行禮“見過師兄。師兄別來無恙,師尊得知師兄將入世曆練,特地讓我來請師兄下山”。

李澈認識眼前道士是外院掌教劉師叔的弟子。“青鬆師弟,好久不見。師叔不是閉關修煉了嗎”?

青鬆恭敬回道“師兄,師尊前日已出關。聽說掌門要放你下山曆練,不大放心使我來喚你。師兄你如今可是我昆侖派全村的驕傲”。

“青鬆,你又皮了可別把我說飄起來。別讓師叔久等我們這就過去吧”。

李澈關上道觀大門與青鬆聯袂而行,到了演武場隻見一眾剛剛在觀外偷聽的道士飛奔過來。

“師兄,師兄請留步”

眾道士奔到李澈麵前紛紛停步駐足。一個小道士把油紙包捧在李澈麵前:“我們師兄弟們得知師兄將下山曆練,都想來為小師兄踐行,這是師兄弟們近日所獲山鹿肉幹和野雞蛋,請師兄帶在路上吃”。

李澈笑著接過油紙包說道:“有勞各位師兄弟大家有心了。

小道士說道:“李師兄身為掌門弟子,如今又練氣大成,我們外門師兄弟都為師兄高興。隻是平時師兄後山修煉,我等也不得見,今日卻又要下山曆練,隻恨相見無多。方才殿外聽師尊釋講經義,卻也不甚了了。不知小師兄能否不吝賜教為我等講解一二。

李澈心裏有點躊躇,怕師叔久等。不過看著眼前殷切眾位外門師兄弟,不忍拂了大家期望說道:“師叔召見,不敢怠慢。我看各位師兄弟都在練體後期即將進入煉氣期。就不一一回答疑問,時間不多,我隻講講我對煉氣期的見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