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九歲那年,山穀裏突然來了一位不到三十歲的男子,見師父趴在溪邊喝水,心思一動,便收他為徒,師徒兩人就在這裏住下來,搭建小院。”
說話間,三人踏上架在小溪上的木橋,腳下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
傅望明感慨道:“聽師父說,這木橋還是當年他們在大荒紀時搭的,到如今也有六百年了。”
原來文聖活了好幾百年,估計這裏的人身負靈力之後,壽元比普通人多了好幾倍,隻是表麵上看不出而已。
“三百年前,師祖羽化登仙,肉身化為世間萬物,由此結束大荒紀,開啟塵土紀。師父十分懷念師祖,即使後來做了文聖、七道首尊,在仙去前還是一直住在這裏。
師父仙去前叮囑我,將此地送予你居住,希望你能諒解他奪你五感二魂之罪。”
成牧連忙道:“千萬別這麼說,先文聖這麼做,我完全能理解,要維護中州秩序嘛。”
傅望明歎了口氣:“是啊,七道已成,法規已定,即使他貴為首尊,也有許多無可奈何,你能理解,師父他老人家若是有知,必定十分欣慰。”
我必須要理解啊,我得先活下來不是嘛,成牧默默感慨道。
兩人一邊說著,一邊走到小院前。
“你就在此地安心住著,一日三餐會有人送來。川先生隨著師父在這裏住過六年,一花一木都十分熟悉。”傅望明道。
成牧拱手道了聲謝,看他走遠了,才轉身入院。
院子裏的陳設果然跟荒野那座一模一樣,隻是沒有閃著金光的黝黑五行土。
推開小屋,床榻、長桌、矮凳,裏麵的擺設依舊是那個熟悉的樣子。
成牧看了一會,想起文聖曾經的經曆,心中不免頗有些感慨。
川子沒有跟著進屋,他帶了幾隻肥嫩美味的浮耳獸,在院子裏忙活不停,準備把它們圈養起來,留著年節吃。
成牧拉過一張矮凳坐了片刻,想起今天拿到的詩詞冊,趕緊走到長桌前,翻開詩冊,細細尋找著文聖留下的秘密,語形三境。
他找了一會,目光突然被四句寫在一起的詩句吸引:
“以禪為樂事,又起一重塵。”
“氣候如當日,山川似舊時。”
“運柴胡奴歸,車前掛生鹿。”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
他眉頭微蹙,默默念道:“以氣運文。”
記憶中,他第一次讀到這四個字,還是大二那年上古代文學課的時候。
這四個字是建安時期文人寫詩作文的美學風範,是建安風骨的內在底蘊,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孟子的“我善養浩然之氣”,唐宋以後被詩人視作詩歌的創作之法。
回想起當年所學,他頓時恍然大悟。
不論是寫詩詞還是文章,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運用自身的文氣,一揮而就。
這自然成了語形術的第一境。
正當他準備再往下翻時,他忽然感覺到,一股灼熱的力量從頭頂奔流而下,直達全身經脈。
https://www.biqiuge8.com/book/12688407/683059164.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