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假.托關係真.調研(1 / 3)

第四章 假.托關係真.調研

陳立東跟母親說去找二伯說工作的事,其實是撒了謊。

他已經拿定主意,不去當教師,可是在這個時代,鐵飯碗幾乎等於金飯碗,他想丟掉,肯定過不去家裏這一關。

陳立東曾經算過:上學三年,家裏掏了三千多元,那時候家裏一年的收入也就三五千;出去日常消費,這三年,家裏主要支出用到他身上了。他要是敢跳槽,母親肯定說:花錢花物把你供出來,敢不去上班!打死你個小兔崽子!

那麼怎麼辦?目前的情況,隻能先等分配,到學校任職一段時間,然後停薪留職去創業。憑借一定關係,公職不丟,身份保留,還是有可能,也能有個交代。

那為啥還要去找二伯?這隻是個借口罷了,其實他是想以去縣裏找關係為由,去打聽如何創辦企業,進行一次前期調研。

用點高大上的詞就是:創業前的投資環境和市場調研。

要知道,這才1993年,八十年代華夏的民企,都要靠掛在國企或集體所有製企業下經營。

這個時候,基層單位對上麵的要求還把握不準,發展純民企,有沒有風險,能不能獲批,真就是個問題。

晚上陳爸回來,一家子召開餐桌會議,商量去找二伯的事情。爸媽咋安排陳立東都一口一個中地應著。末了,他才說,“媽,給我二伯帶點啥好?空手去不合適啊。”

“帶點江米(糯米)麵,你二伯愛吃粘糕”,陳媽說。

“再給我點錢吧,我給二伯買兩條煙。”嗬嗬,看——陳立東開始爭取活動經費啦。

“你個小崽子,還沒掙錢,就又讓我搭。做個小工吧,沒一個禮拜,就讓我搭進去十好幾的輸液錢,找個工作還得搭……買啥煙?得多兒錢?”陳媽開啟嘮叨模式。

“給我一百吧,買兩條山海關(香煙),兩瓶四特(當時流行的好酒)。”母親的嘮叨,陳立東就是給個耳朵聽著。

“這麼多?四特酒家裏有,你表大舅給你爸的。給你拿五十吧,富餘的錢給你二伯再買點水果。”陳媽算計著。

“好的媽,謝謝媽。”陳立東趕緊應道,他知道擱別的事,這錢肯定要不到;但是求人辦事,為了他的工作,母親可真是豁出去了。

“小兔崽子,回來給我上工去,不把這錢掙回來饒不了你!”陳媽轉臉變成了周扒皮。

“沒問題!一準不讓您老賠進去”。重生的陳立東,嘴巴似乎抹了蜜。

“嗯,你從縣裏回來先去上工吧,我和你媽去給水稻打藥,最後一遍藥,不打長灰疸(稻瘟病)”,陳爸叮囑到。

“行行,你明天和立民大哥說一下,後天我去。”陳立東應承著。

第二天,陳立東沒偷懶,天一亮就起來了,和父親一起吃完早飯,就騎上自行車各奔東西。

這時候,縣城到陳立東所在的孫家集鎮已經通了客運。但是這趟班車時間有點晚,要到9點半多從他們村口過,到縣裏那就中午了。

這一天,陳立東可是計劃了好多事,6點多就騎上了實習時候家裏新給買的自行車。騎上我新買的小車車,他永遠也不會堵車。

家裏到縣城,20多公裏,不到9點,陳立東就到了縣進校。

陳立東4月底開始實習,在縣第二實小教了一個多月的課。端午節的時候他就來進校看過任校長的二伯,對這裏並不陌生。

上到二樓,陽麵靠東頭兩間就是校長室。這時候,隨著師範畢業生越來越多,民辦教師轉國辦也搞過幾批,針對代課教師的培訓業務就少了,此時的進校很悠閑,好像以後更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