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明與清的區別(1 / 2)

“因為皇帝不行,所以國家不行,這就是封建王朝的特性!”

“那是你大清的特性,和明朝,和封建王朝都沒關係。”陳光年趕緊打斷了他,“中央集權和中央專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意思!

但凡是大明的皇帝有大清的皇帝一半的權利,那萬曆也不至於和文官鬥爭了足足的半輩子。

派出去一個太監收個稅都讓人隨便找理由給打死個球球了。

最後回宮裏掛機去了,不對,昏庸去了。

天啟也不用將魏忠賢給抬起來了。

大明是隻有皇帝麼?

那於少保,張太嶽,陽明公那就統統不是人啊?

就他們想給自己修修宮殿還得求爺爺告奶奶的,內閣幹什麼用的?

沒有內閣的票擬那玩意不叫聖旨,叫中旨,那玩意沒人認的。

你的聖旨內閣說給你駁回就給你駁回了,你想花點錢動不動就給你來一場叩闕。

為什麼要有內閣?

是建文四年正式出現的內閣製度,你百度也能查到,但這玩意是建文皇帝傻到非得找人管著自己不成?

被儒家忽悠瘸了?

你都不願意幹的事兒,皇帝願意幹?

這玩意是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幹的。

最開始明朝沿襲元朝製度,設立中書省,置左、右丞相。

但是這個東西朱元璋並不喜歡,所以在胡惟庸案之後,朱元璋順勢廢除了中書省和宰相,分中書省之權歸於六部。

緊跟著,朱元璋設置四輔官,以儒士王本等為之。

但僅僅兩年之後這件事情又不對了,為什麼呢,因為朱元璋不傻啊。

諸葛孔明這麼幹,還隻是一個一隅之地的蜀國都把自己累死了,你說朱元璋都那麼大歲數了他不放心他不累麼?

他累啊!

不僅累,他還知道這明朝不能就幹他這一代人啊,他還有兒孫啊,他兒孫有這份兒本事麼?

不敢說有啊,所以怎麼辦呢?

洪武十五年,仿照宋朝製度,設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其中禮部尚書邵質、檢討吳伯宗、翰林學士宋訥、典籍吳沉分別為四處大學士。

之後,又置文華殿大學士,征耆儒鮑恂、餘詮、張長年等人擔任,以輔導太子,品秩為正五品,其主要權力隻是顧問。

這玩意就是內閣的雛形,什麼意思呢?

這些人官職不高,能力不錯,皇帝可以鉗製他們,也可以幫助皇帝處理政務。

可慢慢的會變化的,就如同二十年前的政策和現在的政策會不一樣,就如同二十年的法律並不能完全適用於現在一樣。

這玩意隨著時間的流失就變了味道了,可是是從什麼時候變了味道的?又為什麼會變了味道?

你以為清朝最後那麼慘淡是因為什麼,是運氣不好被外人趕上了?

當然不是,那是他必然的結果,而且是一定的結果。

比爛,什麼叫做比爛?

曆史都擺在那裏了,大權獨攬會出現什麼後果,是楊廣啪啪啪抽他爹楊堅的嘴巴子,告訴他你看看你留下的開皇格局就是個廢物。

我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他們誰管得了我?

三征高句麗我動輒死傷幾十上百萬人,為了我的權利和利益,拿你們這種拚命百姓都狗屎,他們誰都管不了我。

是從小沒出過宮門的朱祁鎮,大聲說著,老子就要去打仗,那瓦剌被我們太爺爺打了之後,被我爺爺打,然後又被我爹打。

我也要打!

是武則天的大權獨攬大型佛教,什麼妖魔鬼怪都能遁入空門。

還大權獨攬呢?

你作為皇帝你成天不處理公務,你去滿世界的溜達,體察民情,你覺得靠譜麼?

你作為董事長,你成天在基層去交朋友,你覺得合適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