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闊浩宙,天有九界,出處混沌。
混沌界:南方為陽,熾熱如火。北方為陰,陰寒無邊。兩種極端屬性中間地帶,有著一處及其廣闊的空間,那裏永久如同黑夜未過,黎明將來,非明非暗,混混沌沌。
“娘:便是生在那個地方。”
在混沌界,經過多少萬億年歲月,就會產生一場特大風暴,風暴會把兩種屬性一部分,互相席卷在一起,這兩種屬相一旦相遇,便互相纏繞,流轉,甚至是永久爭鬥不休。
“此兩種屬性相遇,也就是如今的天與地。”
“論起輩分,娘與天地同為兄弟姐妹”。也因此,娘與生俱來便知陰陽、懂五行、通曉天地造化、可另立空間、有創造萬物生靈之能,所以娘才會創造出你們。
娘親:那您為什麼要創造出我們呢?是出於好玩嗎?
嗬嗬!
孩子們:娘,創造出你們是出於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女媧造人”。
人之初性本善,女媧娘娘創造世人之初,世間亦是如此。“世間先有三皇,後有五帝,”這些先人,無不帶領世人一步一步走向文明、繁榮、昌盛。
女媧娘娘考慮到世間空間容量有限,為能讓世人更好傳承下去,便在世間的基礎上又創造了天,地二界,————自此日後便有了天、地、人三界。
在人間曾有過“功德”之人,待功德圓滿過後,便會被女媧娘娘劃分到天界,為己所用,代替自己分擔“人間,”“地府”瑣事,————這些賢能之人後又被世人稱呼為“神”“僅次於女媧娘娘之下”同樣被世人頂禮膜拜。
而那些功德不夠凸出,一生平平無奇,碌碌無為的凡人,“在經過人間一段歲月,便會進去另一個空間名為地府”,那些進入地府之人會經過專人審核,審核這些人一生都有怎樣的功德,然後記錄在案。女媧娘娘為了公平起見,隻要這些凡人經過輪回轉世,直到達到功德圓滿,便可升天成神,————世間自此便有了生死輪回,世世修行一說。
女媧娘娘最初的用意,是想用此種方法讓凡人不斷去激勵自己,向著渴望的高度一步一步去邁進,從而讓世間不斷升華。
這種規劃製定貌似天衣無縫,可能神仙也有失算之時!時間一久得到的結果卻讓人事與願違。人有了誌向,誌向同時也屬於某種欲望,世人心中長存欲望久而不得,便會使人產生懊惱,“世人一旦陷入懊惱就很容易變得暴躁,怨天尤人起來”。“最後萌生心魔轉變成逆反心裏”。“這種心魔猶如瘟疫”,“一旦有人自甘墮落,傷及他人,便會互相傳染。”不但會互相傳染甚至還具備變異特征,“隻要人感到那裏不如意,心魔便會植入心神,無孔不入。”一傳十,十傳百…時間一久弄得世間人心不古,紛爭不斷,————自此之後人心便有了邪惡一說。
為了不讓這種不良狀況在人間與地府兩界繼續惡化下去,那些依舊保持本性之人,一時間絞盡腦汁去想應對之策來治愈世人,更有天神下凡弘揚正道。
在這些無數弘揚正道方法中最為凸出深入人心者有“釋、道、儒”三家。三家教導世人的理念雖有某種不同,但歸根結底都目的相同。
道家理念提倡世人“無為而治”,所謂無為而治含義是: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道家這種理念是要教導世人做到“無欲無求”,“從而心魔自解”。
佛家則是把心魔的源頭認定為,貪,嗔,癡,慢,疑,五種習性,“佛家稱呼這五種習性為五毒”。五毒障礙世人的本性,“使世人產生無邊無盡的煩惱”,化解五毒的方法隻有放下“執念”“心存善念”。
儒家與上述兩家有所不同,要是把佛、道兩家理念設想成大樹,那麼儒家思想則是枝枝蔓蔓,儒家教導世人崇尚禮儀,育人知書達禮。在人幼年時期便開始言傳身教,“從而抵製心魔在人心中任意滋生”。
經過釋道儒三家理念思想洗禮過的世人漸漸抵製住了心魔。但心魔之強大依舊難以根除,————世間自此日後便發展成“善與惡並存”。
人類曆史長河道路上釋、道、儒三家在對抗心魔艱辛的路上從來沒有絲毫的停歇。
接下來故事最早起因,可追逐到商朝末期。那時也是世間心魔最盛之時。有史以來頭一次“心魔當道,天神被欺”的年代。
故事的開始便從這個時期延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