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墨在這種事情上從來都是光腳不怕穿鞋的,反正名聲在國內已經爛到家了,再如何抹黑也無所謂,打了個電話給經紀人後,貝肯鮑爾的私人聯絡方式就交給了他。
結果,事情走向遠遠出乎劉楠預料!
貝肯鮑爾接到他的電話,略一溝通後,直接把蓋德*穆勒甩給了他。
老實,進入90年代才開始接觸國外足球世界的國人,對於兩位老家夥都是耳聞大過眼見。數據再誇張,也給人以遙遠之感,遠不如“球王”之類的名頭更有服力。
這種狀況劉楠了然於胸,得知專訪目標之後,他按捺住激動的心情,一夜沒合眼,把蓋德*穆勒的資料整理了足足十幾張a4紙出來!
這種充分準備之後的專訪,不但融洽了氣氛,內容也詳實有力,其中再搭配上當事人這一年充滿趣味性的解生涯,任誰讀來都覺生動有趣。
而且,其中內容並無刻意追捧之意,立足點隻是身為一個解,如何從場上場下挖掘一支球隊的點點滴滴,如何從表麵狀況深入了解每個人的心理狀態,如何從一場看似簡單平凡的比賽中找到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
這種融合了趣味性的專業眼光,其實正是國內上億球迷最需要也最感興趣的話題!
以蓋德*穆勒的角度,評價尤墨這一年來的表現,以兩人遠遠無法比較的成就為背景,著重刻畫老人這一年的不斷收獲。這份殊榮有多大分量?
“比他厲害的家夥我見過不少,一賽季7粒入球也並不是多麼誇張的表現。可是,足球是一項團隊運動,他在整個團隊中表現出來的凝聚力,是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地方。”
“你見過一支球隊在多半場次的比賽中,下半場表現要明顯超出上半場一大截嗎?你見過一支球隊。經常把比賽的最後十分鍾變成對手的噩夢時間嗎?你見過一支球隊整個賽季輪換了十六套陣容,依然能以五大聯賽最高勝率拿下雙冠王嗎?”
這些評價以德國人一向擅長的數據為根據,堅不可摧,呼嘯而來,讓每一個拿起報紙用心在看的家夥們,仿佛瞧見了讓人眼花繚亂的另一個世界!
《體壇》這份一周兩刊的報紙,也因此銷量直接翻了一番,直逼00萬大關!
乘熱打鐵的第二篇專訪,劉楠沒有把目光停留在尤墨的個人表現上。一來是宣傳太過容易招黑。二來是個人表現是表象,國內職業足球發展漸漸偏離正確路子才是真裏。
“.......德國足球能在世界範圍內長久的保持競爭力,完善的俱樂部財務審核製度,軟硬件配套的設施要求,以及按年齡嚴格細分的青訓係統,是保障足球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歐洲這幾年體育產業高速發展,很多投資者蜂擁而來,滾雪球一般。把運動員的身價和薪水越推越高。表麵上看,是一件從個人到國家都能獲取巨大利益的事情。實際上。國外投資者不可能為繁榮別國足球市場而來,既然是投資,必然得有回報!”
“任何一項高速發展的產業,泡沫產生都是必然現象,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監管,最終隻會泡沫越來越大。直至最終破碎,留下一地狼藉。”
“德國足球俱樂部的財務審核製度非常嚴格,任何一筆收入與支出都像上市公司一樣,保持財務透明。任何一家希望通過個人財力,外國資金。以及銀行高額貸款來實現足球領域強大競爭力的俱樂部,都必須在強有力的監督之下,履行公平競爭原則。”
“寧願對外來資金不,也不會盲目追求高速發展,這讓德甲聯賽對於頂級球員的吸引力明顯落後。五大聯賽的俱樂部排名中,德國俱樂部各項指標都不算名列前茅。”
“有錢不賺,對國外熱錢屢屢不,明明可以高速發展,卻偏偏主動減速,這樣的舉動背後,是舉國發展的戰略思考結果。”
“俱樂部的步子邁的太快,對球員水平的要求就越高。吸引外援的能力越強,本國球員的生存空間就會越來越,長此以往,聯賽水平與國家足球水平並不能保持齊頭並進的狀態。”
“要質量不要數量,這是德國製造的精髓所在!”
這樣一篇訪談,從頭到尾沒有提到國內足球市場一個字,可在所有關注者眼中,都能感受到指向明顯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