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大剛蕩開對手的木槍,率先踹到一個對手,張大彪這邊也解決了一個對手。
兩人對視一眼,索性兵對兵,將對將,兩個大字輩的營長纏鬥在一起。
兩人都是膀大腰圓的主,木槍磕在一起,雙方虎口都有些發麻。
“這是兩員虎將啊!”旅長誇獎道。
歸根結底還是新二團略占上風,兩人還在纏鬥,新二團的其餘戰士已經解決對手,僅存的兩名戰士彙合荊大剛,成三角陣型,迅速將張大彪包圍。
荊大剛兩人是棋逢對手,不分高下,兩人都是杵著木槍,略作喘息。
“好了,勝負已經很明顯了,沒有必要在鬥下去了,你們說呢?”旅長對著周維漢和李雲龍說道。
李雲龍在這方麵倒也光棍,大笑道:“哈哈,這場比試痛快,我們新一團技不如人,我們認輸。”
“如果咱麼八路軍的部隊都有這種拚刺刀的水平,那白刃戰還真不怕小鬼子了。”孔捷在一旁感歎的說道。
這一點在場的所有人聽後都有些沉默,剛剛拚刺刀的這200人,都是主力團裏尖刀連選出來的好手,不誇張的說,完全可以代表八路軍的最高水平。
由此可見普通部隊和小鬼子白刃戰的慘烈,往往付出重大犧牲才能幹掉對方。
相信很多人看到的抗日劇中,都有拚刺刀的情節,在這個時候,都是八路軍獲得勝利的。在電視劇中,小鬼子似乎在拚刺刀的時候是不堪一擊,那麼在真實的曆史上,鬼子拚刺刀的技術真的很弱雞嗎?
在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的裝備和後勤都遠比我軍強。
因此,受到一部分影視劇的影響,在很多人眼裏,拚刺刀似乎成為了我軍在此前戰場上唯一扭轉局勢的方式。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在拚刺刀技術上,我軍也是遠遠落後於日軍。
畢竟有的時候日軍明明彈藥充足還願意和我們拚刺刀,絕不是對方自大,而是日軍對自己的刺刀技術有著實實在在的把握。
關於日軍拚刺刀有多厲害,聶帥曾經回憶起抗戰初期的拚刺刀場景就表示,對方3個日軍背靠背,我方10個八路軍都不占便宜,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對上野戰師團的小鬼子,一個排的八路軍都打不贏。
事實上,早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就引進了西方國家的西洋劍和刺殺術,經過長時間的訓練下來,日軍白刃戰的能力也就得到極大提升。何況,日本人本身還崇尚武士道精神,拚刺刀也符合他們的思想。
除此之外,日軍為了提升士兵拚刺刀的技術,還在戰場上多次拿中國老百姓或者俘虜給他們練習。這樣的方式不僅克服了一部分日軍恐懼的心理,並且,還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冷血。
反之,抗戰初期我軍大都是由老百姓組成,他們沒有經過任何係統的軍事訓練,自然不可能是日軍的對手。
而一開始我軍一個排的人數也比較少,因此,說他們打不贏3個背靠背的日軍一點也不誇張。
再加上日軍還被****思想洗腦,他們在殊死搏鬥的情況下,3個人爆發出來的戰鬥力,絲毫不會比我軍10個人差。總之,真實戰場上的拚刺刀,絕不會如影視劇裏麵展現得那樣輕鬆。
慶幸的是,隨著戰爭時間的推移,我軍不僅將士兵拚刺刀的技術培訓起來,同時還在和日軍的白刃戰中,慢慢掌握了對方拚刺刀的套路。
小鬼子也慢慢走了下坡路,後方的守備部隊好多都是實戰經驗不足的新兵或者退役的老鬼子,戰鬥力遠遠比不上剛開戰時候的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