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智能機器人研究中心。
358號被放置在一個工作台上。一群工作人員圍著他轉了好半天,全都在思考一個問題。這個機器人到底是哪個國家放到月球上麵去的?這個玩意兒怎麼拆開?他們琢磨了好半天。也沒有找到打開它的方法。
“這個機器人究竟是怎麼組裝起來的?怎麼沒有連接的痕跡?”一位頭發有些花白的老科學家說到。“是呀,和我們普通的機器人好像不一樣啊。”一個稍微年輕一點的人員附和道。
“算了,轉到掃描室先掃描一下看看內部結構再說。”老科學家做出了指示。這位老科學家姓陳是這裏的負責人。同事們一般稱呼他為陳老。屬於行業內的泰鬥人物。
很快初步掃描的結果,被一位年輕的科學家送到了陳老麵前。
“陳老。這是初步的掃描結果,內部結構非常複雜,裏麵不像是零部件組成的,而更像是一些器官,並且不是金屬組成,是一種沒有見過的材料,密度非常大”
“哦?”陳老一愣。先入為主的觀念。使他們把這個東西當做機器人來處理了。而且把他送到這裏來的人也說這是一個機器人。難道這是一個外星生命不成?如果真是一個外星生命,加上在月球隕石坑旁邊發現的基地遺址,那事情就複雜了。
“送醫學部解剖。”陳老略微有些失神道。
“好的。”年輕的科學家應了一聲。
醫學部解剖室。
手術刀朝著358號腿部滑了下去。然而鋒利的手術刀在他腿部皮膚上麵沒有留下任何痕跡。由於沒接觸過這種生物,所以他們選擇了腿部這些不要緊的地方,先開始解剖。沒想到這個物體這麼堅硬。主刀的醫生是一個40多歲比較精幹的中年人。此人名叫宋佳琪。同事們習慣稱呼他為宋老師。
“小李,把這兒給我鑿開”宋老師對著旁邊的小夥子吩咐了一聲。
“好的。”
被叫做小李的小夥子應了一聲。從旁邊的工具台上拿出一個小鑿子,還有一把小錘子,對著358號的腿部就鑿了下去。
噗的一聲。鑿子在358號的腿上留下了一個淺淺的印記,不過那印記瞬間就消失了。
“嗯?”宋老師愣了一下。轉身又對小李道。
“想辦法從他腿上弄下一塊組織送到化驗室,看看這是什麼材質”
“好的”小李轉身出去。
不一會兒小李就回來了,他帶回來了一幫年輕人。這幫年輕人身穿白大褂。嘴上戴著口罩。口罩上麵是護目鏡。一看就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團隊,而且相互之間應該很有默契。不過他們手裏拿著的工具,卻讓宋老師再次一楞。隻見他們有的手裏拿著斧子,有的手裏拿著鋸子,有的手裏拿著電鋸。還有一位手裏居然拿了一個電鎬。
宋老師滿頭黑線。“你們想要幹什麼?”他萬萬沒想到作為國家頂級科研人員。從哪裏找到的這拆遷隊的配置?很受傷的扶著額頭。這幫年輕人太不著調。其實這也不能怪這幫年輕人,主要是因為剛才那個小李。對著這幫年輕人一陣忽悠什麼外星人如何如何結實。宋老師如何束手無策,如果我們能搞定的話,那將是一件很長臉的事情。結果這幫熱血小青年在小李的忽悠之下,從外麵正在施工的裝修隊搞來了這套裝備。
“胡鬧!去,把黑曜石手術刀拿來”
小李也覺得自己幹的可能不太著調,所以低著頭又走了出去。
黑曜石手術刀對著358號的腿部滑了下去。但是號稱最堅硬的黑曜石手術刀,在劃開了358號腿部的一點點皮膚之後哢的一聲斷在了裏麵。同時還伴隨著一聲淒厲的慘叫聲。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