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朱元璋這樣,朱標的心裏感到一暖,不過他仍然畢恭畢敬的拿出一封奏折。

“從遼東前線傳來消息,高麗國已經發兵攻打我大明的鐵嶺。”

“統兵的大將是出身平壤的李成桂,其麾下有五萬兵馬。”

朱元璋在廢掉宰相這個職位後,幾乎把所有的工作都壓在了太子朱標的身上。

其他事他可以直接決定,但是大事要需要跟朱元璋商量。

今一大清早就接到了高麗國發兵的奏報,朱標不敢耽擱,於是第一時間來到禦書房找朱元璋商量。

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朱元璋大清早的就跑出皇宮外微服私訪去了。

所以他隻好在這裏一邊處理著,一邊等待著朱元璋回來。

“你什麼,高麗國出兵了?”

朱元璋接過奏報掃了兩眼,不由心裏大為驚訝。

這個方子的果然沒錯。

高麗國不但起兵了,而且統兵的將領從上到下全都是西班出身的大臣。

東班大臣僅僅派出了一個文官作為監軍,直接可以忽略不計。

“標兒,對此你做出哪種應對的方案?”

朱元璋朝著朱標,笑著詢問道。

“兒臣已經朝著遼東十萬大軍下令,命對方在鴨綠江一帶集結,一旦高麗人的兵馬出現,立刻給對方迎頭痛擊。”

“另外兒臣分別給二弟,三弟和四弟各自手書一封,令他們馬上揮軍北上,牽製住北元大軍,讓韃子沒辦法去支援高麗人。”

朱標恭敬的回答道。

“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見自己的兒子應對得當,朱元璋滿意的摸了摸自己的胡須。

“現如今一切都還好,隻不過因為如此大規模的軍隊調動,在遼東、陝西、山西、還有北平的糧食可能一時半會跟不上,需要朝廷從湖廣一帶調糧。”

朱標一板一眼的回答到。

要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大明王朝這一次大軍出擊,不僅要痛擊高麗,而且還要牽製北元,這個任務非常艱難。

所要動員的兵馬,足足超過了三十萬。

這人吃馬嚼再加上民夫在路上的消耗,所要動用的糧草是一筆文數字。

光靠當地的太平倉儲備,是完全不夠的。

“命令遼東邊軍繼續朝著鴨綠江一帶集結,至於老二、老三、還有老四他們幾個兄弟,就暫時不要行動。”

朱元璋思考了一下,又接著道。

“我們先等高麗那邊有了確切的消息再。”

“父皇萬萬不可啊,自古以來講究兵貴神速,如果二弟三弟他們幾個的兵馬現在還不調動的話,兒臣擔心到時候我們大明王朝會被人打個措手不及。”

聽到朱元璋的吩咐,朱標臉色驟變,連忙出言勸誡。

古代的交通十分不便。

從遼東到金陵以及北方三省,這來回通訊至少需要整整一個月。

而戰場上,戰機瞬息萬變。

隻要稍微耽擱一下,遼東的十萬大軍,很有可能會被北元以及高麗國給二麵包抄。

要知道父皇也是久經殺伐的馬上皇帝。

可是對方怎麼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標兒,為父來給你講解一下其中的門道。”

朱元璋微笑著道。

“為父敢斷定,高麗國會不戰而降!”

朱元璋神秘的道。

“從何得的依據?”

和朱元璋相反,太子朱標滿臉的疑惑。

“哈哈……”

聽到這裏朱元璋哈哈大笑,緊接著他壓低聲音對著太子道。

“標兒,你有沒有聽過東班還有西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