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黨】這些大頭目大概率是彼此相識的,你聽聽他們的名字,中間都有【大】字”。
“您懷疑【漢黨】大頭目們,都是來自【光途】的【諸侯上祇】?”
“還需要懷疑?眾所周知的事啊”,朗中一臉無奈的說道,顯然這位屬下的智商,讓朗中很捉急。
壯漢撓了撓頭,可惜他一臉橫肉,這個動作一點也不憨厚,也沒有反差萌,讓朗中瞧後又是一番無語。
有節奏的敲門聲響起,壯漢得到朗中示意後,前去開門。
來的是一位蒙著臉,身材頗為削瘦的人,單從身形可以判斷是“男”性,但也難保對方就是“平”板,好在出聲後是可以確定是“男”的。
一段切口完成,又對照了信物,彼此的身份也就確定。
“居然是渾大頭目親臨”,朗中頗有些意外的說道。
“渾無邪”卻沒有客套,直入正題,“城已經破了,【大奉】答應的,可以給了嗎?”
朗中擺了擺手,壯漢就轉身走向醫館後方,顯然是取東西去了,“渾頭目,有興趣接下另一筆生意嗎?”
“另一筆生意暫且不談,你們【大奉】要【上陵城】嗎?”
朗中驚訝,你們【忠煞雙漢會】不要【上陵城】?
渾無邪沒有解釋,隻是問你們【大奉】要不要?
朗中眼光閃爍,他懷疑【忠煞會】在套口風,若是他說【大奉】要,【忠煞會】大概率順風推舟的談價錢。
而若說【大奉】不要,有可能透露【大奉】當前兵力不足的消息,但朗中轉念一想,【荒漠城】之事即將結束,百萬【大奉】兵必然是要撤的。
如果再拖廷一段時間,【越、興、魏、阿思汗】四國就會形成包圍,到時候能撤回多少人就是未知數,所以,【大奉】兵力不足並不是秘密。
正因為不是秘密,【忠煞會】的渾無邪,才會以【上陵城】之事做試探,就算他不透露,想必【忠煞會】依然會判定【大奉】當前兵力不足的局麵。
朗中最後還是搖頭,表示【大奉】不要【上陵城】。
“那麼,【大奉】是要放棄【荒漠城】的吧”。
朗中並不意外渾無邪的這個推測,隻要相關情報充足,都是能推測出這一點的。
但周圍諸國真正想知道的是,【大奉國】橫穿【魏、興】兩國疆域,奪下一塊“飛地”的真正目的。
朗中其實也不知道【落祇大漠】究竟有什麼,此次進入【落祇大漠】,並創建【荒漠城】的,是【大奉】的大殿下,也是下一任【大奉國主】。
大殿下所率領是【大奉國】精銳中的精銳,也因此才能打穿【魏、興】兩國,並迅速擊潰【越、阿思汗】兩國,爭取到創建【主城】的時間。
而他們這些散布在外的間諜、暗探等等,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小的,【越國】數百上千萬新兵的叛變,就是他們的功勞。
【漢黨】分支在其中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畢竟,【漢黨】各分支都是軍事組織,而他們這些間諜、暗探,卻是無法領兵作戰的。
但在上報功勞方麵,自是不可能將【漢黨】分支報上去,他們的功績也因此很大,隻等著“大殿下”安全撤回,他們就會升官,離開基層的泥沼。
朗中思緒紛飛時,卻也沒有怠慢“渾無邪”,他還需要【忠煞會】守住【上陵城】一段時間,至少要守到“大殿下”撤出【上陵城】。
“渾無邪”的獅子大開口,讓“朗中”很是無奈,如今情報逐漸明朗化,各方都知道【大奉國】打進【落祇大漠】另有意圖。
也自然知道,這支孤軍也必然要撤回【大奉】的疆域,而若是能狙殺此支孤軍,也就知道【大奉】進入【落祇大漠】的真實意圖。
當前形勢對“大殿下”撤軍還是相當有利的,【越國】在【荒漠城】境內沒有兵力,而由於新兵叛變波及範圍太廣,需要一些時間整頓,暫時無力派兵進攻。
在【上陵城】境內則,隻有一支2.6萬的【字頭】師,這就需要【忠煞會】去牽製。
【魏國】在【上陵城】的兵力隻有2.9萬,當前困守在【上陵城】內,【忠煞會】隻要下血本攻擊,就能消滅這支魏國部隊。
消滅【魏國】在【上陵城】的部隊,牽製【越國】字頭後師,都要靠【忠煞會】,【忠煞會】會不會去做,就看他(朗中)能給出什麼“價”。
【興國】占領的疆域,【漢黨】數十個分支極其活躍,也受到原住民們的擁戴。
【興國】國主不知是受了什麼刺激,居然將【漢黨】列為【逆黨】,這就徹底站在【反漢】陣營,一旦【漢王】登基,【興國】也就不可能繼續存在。
畢竟,【漢王】不追究,有的是諸侯去追究,以此獲取功績。
將【漢黨】列為【逆黨】的【興國】,占領疆域內的【主城】駐軍,都在追剿【漢黨】分支,沒有太多“精力”阻繞“大殿下”的撤退。
【阿思汗國】是分封製的【王國】,【大奉】犧牲十七名卓越【刺客】,才將【阿思汗國】國主殺掉。
【阿思汗國】的王子們,紛分開始爭奪【汗位】,此國當前自顧不暇,對“大殿下”沒有太大威脅。
“大殿下”撤軍真正的危險,一是“時間”,一是【魏國】境內。
時間拖得越久,【魏、越、興、阿思汗】就會抽出兵力,形成包圍。
而【上陵城】若是能保持當前局麵,“大殿下”撤出【荒漠城】時,就有一處整頓的地方,同時撤離的方向也有三個選擇。
與【上陵城】接壤的共四座【主城】,一是【荒漠城】,一是【猛虎城】,一是【下沮城】,一是【尾鵲城】。
【荒漠城】且不提,【猛虎城】是【越國】的,【下沮城】是【魏國】的,【尾鵲城】是【興國】的。
從【猛虎城】撤,路途頗為遙遠,主要是需要繞一個大圈,但從所經的疆域分析,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
從【下沮城】撤,距離最近,但會遭到【魏國】大軍的不斷阻撓,強度最大。
從【尾鵲城】撤,不遠不近,靈活多變,應對適當的話,撤回【大奉】疆域內,或許【興國】部隊都沒有抓到行蹤。ωωw.Bǐqυgétν.℃ǒM
不管從哪裏撤,【上陵城】都是至關重要的“跳板”,一旦【上陵城】被重兵把守,“大殿下”就隻能從【落劍城】或【五原城】撤離。
【五原城】是【越國】重要的“兵力”中轉站,一旦撤進【五原城】境內,就必然陷入【越國】兵力的泥沼。
從【落劍城】撤,跟從【猛虎城】撤沒有區別,【落劍】與【猛虎】是接壤的,一旦撤入【落劍城】境內,就隻能走【猛虎—涼城】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