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曆2015年7月25日。
一輛龜速行駛的火車上,一名青年正發呆的看著窗外,一閃而逝的風景,撩動著他那顆不平靜的心。
穿越了。
這具身體也叫陳默,是一名大學生村官。
看著如潮水般的記憶,陳默哭笑不得。
前身出生在一個很貧困的山村,家裏兄弟姐妹三個,自己是老三,上麵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
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含辛茹苦的將他們三養大,前兩個都是笨的,沒怎麼上過學,隻有他這個老三,從小天資聰慧,靠著各家父老鄉親的幫助與接濟,順利的考上了大學,還是一所名牌重點大學。
原本大家都以為他會走出去,再也不會回來這個地方,哪知道,畢業後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回村,當了個村支書。
說要帶著大家一起致富。
全村人當時都以為他傻了,老殼有包還是怎地。
村裏倒是出了幾個大學生,但大都去了外地工作,就沒有回來的。
年邁的老父親,直接抄起趕牛棍就是一頓暴揍,親媽也在一旁哭鼻子。
兩個笨的倒是想護來著,但是也礙於父親的威嚴,沒有作聲,他們也不明白自己這個弟弟到底是何想法。
全家人都指望著他出息,讀了好大學,有個好工作,結果他來了這麼一出。
盡管所有人都不理解,但他還是沉下心做了下去,踏踏實實的做起了村支書。
說要致富,光喊口號是不行的。
解決問題要從實際出發。
去鄉政府去要錢,先修路。
沒錢?
沒錢就去別的部門要,這幾年政策下來了,縣裏的各種部門每年都有指標,要各村級公路入戶,並且還要硬化,他們有的是錢。
你們不好意思?
我來啊,我臉皮厚,年輕人,不懂規矩,就是逾越了,也沒什麼大不了嘛。
反正他也沒準備向上爬。
先寫信,寫信不行就去拜訪,拜訪不成就去第二次,第三次……
指標放在哪兒也是放著,何必捂著不鬆手呢?
這樣一番下來,路通了,並且還做到了全麵硬化,雖然村級公路不是很寬敞,但也聊勝於無啊。
看著門口的水泥路,村民們也為他送去了喝彩,自己看著長大的娃,有出息了啊。
這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
老父親也就任由著他了,況且兒大不由娘不是,也得聽你得才行啊。
路雖然通了,但陳默並沒有就此作罷,這算什麼,致富才是關鍵。
尋思了幾個月之後。
養殖不搞,沒什麼可持續發展的前途,還汙染環境。
村裏家家戶戶有種果樹的習慣,特別是棗,每家都有那麼幾顆棗樹,但要想靠這個,也得形成規模才行,沒有個四五年是成不了氣候的。
查閱了各種資料,看了很多鄉村致富的視頻,他總結了一個關鍵。
錢!
很多地方富起來的農村,都是別的老板來投資,隻靠自己本村發展富起來的,很少很少。
況且,你的產品做好了,也要有渠道賣的出去才行啊。
人家老板有渠道,他們沒有,陳默也沒有。
他也不認識什麼大老板。
去拉投資也得有認識的老板才行,這個光靠臉皮厚,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說不準你真心去請人家,人家拿你當傻叉呢!
最後想不出什麼好主意,陳默隻能從自家開始。
種藍莓。
兩年熟,時間短。
價格高,利潤大。
把三年的工資全投了進去,還借了些低息創業貸款,年輕人,就是這麼盲目且自信。
他也家家戶戶去遊說了各位父老鄉親,但這不是上世紀了,不是你一揮袖子大家就跟著你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