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1 / 3)

“後來漢武帝持續對匈奴用兵,派衛青,霍去病,李廣,李息等名將。經過數十年大戰,斬匈奴人十五萬。大司馬霍去病攻破祁連山,胭脂山,收回河西走廊。從此匈奴遠遁,大漢朝廷在河朔地區設立朔方郡,雲中郡,雁門郡也新增加數縣,以此馬邑城便不在受到戰亂,聶家便搬回馬邑城。”

“再之後的事情想必少家主已有耳聞,朝廷自漢武帝之後,外戚和世家爭權,朝堂混亂,大漢國力日漸衰退,加之內亂不斷,王莽篡權。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朝廷內憂外患。”

“匈奴生養聲息,慢慢占據了漠北草原。光武帝劉秀專注整頓內部,朝廷兵力不足,無暇他顧。曾派人攜帶金箔錢財和解未果,匈奴日益猖獗。繼續禍亂邊郡,劫掠朔方雲中雁門三郡,朝廷數次派兵攻打也勝少敗多,邊郡形勢繼續惡化。

直到東漢初年,草原連年幹旱,蝗災不斷,人口死傷無數,建武二十四年,匈奴日逐王比自立為呼韓邪單於,率眾降附漢朝,屯居於五原郡西部塞,後又遷徙於雲中、美稷、朔方、定襄、雁門一帶。這部分匈奴被稱為南匈奴,留在原處的被稱為北匈奴。鮮卑,休屠,烏桓、羌胡西域各國相繼脫離北匈奴,歸附漢室,共同征討北匈奴。

永元元年,南匈奴單於請兵,遂拜竇憲為車騎將軍,以執金吾耿秉為副將,聯合南匈奴、烏桓、羌胡兵馬三萬人,會師於涿邪山。大敗北匈奴於稽洛山。從此北匈奴在無音訊。朝廷從新設度遼將軍,使匈奴中郎將、護烏桓校尉、護羌校尉、解決邊郡軍務。

“自解瀆亭侯劉宏繼位皇帝,竇太後把持朝政,世家豪族與之爭權,惑亂朝綱,民不聊生,後竇太後一族被滅,世家爭權,董太後扶持宦官與此抗衡,設十常侍。

國庫空虛,十常侍建議出售侯爵以衝國庫。至關內侯以下均可買賣。後來演變C縣令及之下也可捐獻。侍奉比六百石的縣令需六十萬錢。花錢買官之後的縣令會變本加厲的從百姓身上搜刮回來。百姓難以度日,唯有反叛,黃巾起義乘勢而起,席卷天下。

雖被鎮壓,但傷及大漢朝廷之根本。邊郡外族蠢蠢欲動,休屠各部落乘機攻占朔方郡,雲中郡被匈奴人把持。雁門郡北邊諸縣被匈奴人騷擾,搖搖欲墜,唯有五原郡因有駐守使匈奴中郎將六千士兵得以保全”張平講完站起身,房間裏的火炭已經熄滅,油燈也即將油盡燈枯。

張平是馬邑縣城張家的管事人,自從老家主西去之後,張家的生意便有他來打理,如今邊郡局勢緊張,風雨飄搖,張家需要決斷一下,是繼續在馬邑城,還是前往晉陽。如今少家主已經成人,是時候告訴他這些,讓他來定奪張家的命運。

張遼還沒有回過神來,張平講了一晚上馬邑縣城的事,張遼也知道自己的祖上是馬邑縣城的人,也曾經和匈奴打過交道,可一下子讓他接受這麼多,還是有點勉強。

張遼自小喜歡舞刀弄棒,張家在馬邑城也算小有名氣,家道殷實,有一處馬場,和一座材山,靠一支商隊往返內地販賣。隻是老家主在幾年前行商途中遭遇劫匪受傷,不久便不治身亡。

張遼從此便勤練武藝,立誌從軍,消除匪患,肅清邊關。因弓馬嫻熟,被縣令召為馬邑縣尉,統領四百縣兵,

“再過兩月就是歲末,少家主即已成人,家中之事還忘少家主早做打算,我也好早做安排”張平道。

“兄長,你知我誌在疆場,家中生意還是由兄長操勞,你我即是聶家後人。怎可在此際離開馬邑,我張家與馬邑共存亡”張遼斬釘截鐵道。

說完張遼推開房門,走到院子中,天已經微微亮。一夜的風雪終於停息,院子中有薄薄一成雪花,這是初冬的第一場雪。雖然不是很大,倒也預示著嚴寒的到來。

張平也走出房間來到院子中,張遼的回答在他意料之中,這個少家主從小嫉惡如仇,馬邑城的盜賊被他剿滅殆盡,每戰必先,在馬邑城頗有威望。

“少家主即已有決斷,平自當為張家分憂,生意上事都好處理,如今戰亂頻發,冬雪阻止了匈奴人繼續對雁門郡各縣的劫掠,待到來年開春,恐怕馬邑城也將麵臨匈奴的劫掠,少家主還是告知縣令大人,早做準備”張平道。

“兄長,你我年歲相差不大,不必稱呼我少家主那麼見外,你我便以兄弟相稱,你看可好,等到天亮我邊去找縣令大人商議此事”張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