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4章 朝會(2 / 3)

每次,杜樂傳送到異域,回到漢國皇宮時,隻要不是急著走,基本上都會抽出些許時間,陪伴她。

然而,盡管兩人相見的次數不算少,但是實際相處的時間並不多。

“臣妾,見過陛下。”白玉蘭貴妃一進門,就朝杜樂行宮廷禮,連帶其後跟隨著的宮女們也一並跪拜在地上。

“貴妃,免禮。”杜樂說道。

“這是臣妾親手熬製的桂花蓮子湯,請陛下品嚐,一解困乏。”白玉蘭輕聲說罷,便悠然轉身,從宮女手中的盤子裏,雙手捧起一碗蓮子湯,正想送到杜樂跟前。

“你先放下,我還有事情,與管丞相商議。”杜樂心中正牽扯著正事,不想在這會被打斷,便揮揮手向白玉蘭示意,而後就沒再理會她。

但白玉蘭倒也是知情識趣的女子,便不再多言,隻把蓮子湯輕輕放下在書桌上,就靜靜待在一旁不作聲響。

“陛下,我現在就去通知百官,稍後朝會的事情。”管政說道。

杜樂聞言一愣,想一想,點點頭,微笑揮揮手說道:“去吧。

管政一離開,杜樂坐在書桌旁的椅子上,然後朝白玉蘭笑了笑,輕輕拍了拍自己的大腿。

白玉蘭羞澀不已,千嬌百媚地坐入杜樂的懷中......

一個時辰後,杜樂才依依不舍地離開軟肉溫香,身上還帶著一陣陣與美人溫存的韻味,卻能莊嚴地端坐在王座之上,俯視百官。

杜樂仔細端詳麵前一眾漢國文臣武將們的麵容。

漢國的勵精圖治,國盛兵強,使得在下麵百官的行列裏,又增添了不少新麵孔,杜樂這一望過去,卻多少感覺有些陌生不少。

不過這也是在所難免的,畢竟,杜樂參與大朝會的次數,本就不是很多。就算是在最需要杜樂定奪國家大事的時候,杜樂最多也僅能保證,一周內至少舉行一次小朝會,麵見主要的大臣而已。

盡管杜樂時常不在漢國這裏坐鎮,但在智能管家管政的管理之下,漢國的政府機構設置也相對完善,國主其實可有可無。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杜樂不再掌握漢國統治大權。其實,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說,杜樂隻需要掌握住管政一人便可。

因為,管政掌握統計局,而統計局則負責統籌規劃官員的入職考核、升遷考核、官員任期內評價以及財政收支計算等全部事物。所以,隻要管政始終在杜樂的掌握之下,就等同於,整個漢國始終是掌握在杜樂的手裏,不需要擔心有任何叛變的可能。

“陛下,臣以為,明國大亂,正是漢國進軍中原的大好時機。”一名武將率先走出隊列,雙手抱拳在前,向杜樂進言道。

杜樂看了一眼眼前這位雄心勃勃,勇猛十足的大將軍,若不是出於朝政穩定的考慮,杜樂都差點想要開口責備他的魯莽和衝動了。

平一平氣,杜樂還是忍住了責怪之意,耐心地向這位武將,乃至庭下一眾文武百官,緩緩地解釋道:“當然,從強盛國土的角度來說,我一直是鼓勵擴張政策的,也不反對,如果情況允許,漢國出兵攻打明國並占領其河山。但是,我必須提醒你們,我絕對不允許過於急促的、準備不足的攻伐,你們要明白,漢國今時今日的和平安穩,是來之不易的,是絕對容不下半點急功近利。除非你們對此一戰已經胸有成竹,並且確定可以凱旋而歸,才可以出兵進犯。”杜樂說道。

“陛下此言有理,微臣深表讚同。明國幅員遼闊,兵強馬壯,就算爆發內亂,也不可小覷。”一名文官站出來應道。

杜樂聞言隻是揮揮手,似乎也不接受文官的附和。這自然是有道理,既然要注重平衡之道,就不可能在剛剛批評完武官,就反過來對文官表示讚許。更何況,這名文官的進言也沒有特別實質性的建議。

杜樂接著說道:“明國是大國,但漢國也不是一個小國。我所說的,隻是不想徒招麻煩罷了。此事必須從長計議。我將成立一個軍部,專門負責軍中事務。這個軍部將由丞相負責選取軍中老將組成,可以負責製訂軍事計劃。而製訂出來的軍事計劃,必須經過我同意,才能施行。好了,明國的事情,就交給新成立的軍部處理吧。稍後,丞相會擬定一份詳細的名單,確定軍部主要成員,然後在朝中公告。”

杜樂不會因為明國的內亂,而改變既定的發展計劃。本來這就是別國的事情,可管可不管的,當然不能因此耽擱重要的事情。

杜樂既定的發展計劃,是要在軍城,再建立一個智能工廠的分廠。所以,大朝會一結束,他就會前往軍城,選址建廠,這些事情,就留給這些朝官去忙碌。

不待百官發言,杜樂繼續說道:“另外,我聽聞,朝中有不少官員,希望我能努力造人。”

杜樂此話一出,不少官員臉麵不由一燥。不過,也有臉皮厚的。

“臣等乃是希望漢國千秋萬代,皇室血脈長存。”一名老臣說道。

杜樂不置可否,說道:“我會製訂了一部皇家繼承人法,規定皇家繼承人的權利與義務。關於漢國國祚的延續問題,各位不用再有所操心。稍後,管政會就此頒發相關法案。此事就此議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