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NASA和CASA之後,時間已經是2010年3月6號,萬小虎又急急忙忙的飛去了美國。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電影最高獎奧斯卡獎的頒獎典禮,也是薩沙娛樂大展拳腳,出風頭的一次良好機會。
這一次萬小虎自己的《時間規劃局》也獲得了最佳原創劇本的提名,當然,獲獎希望渺茫。
第二天,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好萊塢的杜比劇院舉行。
下午五點鍾,萬小虎手挽著很早就趕過來的劉亦非,後麵則是黃小明和高園園,一起走上紅地毯。作為名震全球的大導演,萬小虎的人氣明顯比劉亦非等人還要高,呼聲很響亮。二十一世紀最好的科幻導演,最好的cult片導演,有一批狂熱粉絲實屬正常。
到了紅地毯盡頭,早有主持人過來,攔住了萬小虎,希望能采訪一下。
“嗨,Tiger,很高興在這裏看到你。今天你個人覺得《時間規劃局》能拿下最佳原創劇本嗎?”
萬小虎笑了起來:“我當然希望可以,就算不給我,我也會對自己說,你比別人更適合拿獎,哈哈。”
“我也是真心的希望,你能站在台上,《時間規劃局》太棒了。”
“謝謝。”
“再問一個問題,今年呼聲很大的最佳導演,一位是詹姆斯.卡梅隆,一位是凱瑟琳.畢格羅。同樣最佳影片提名有《阿凡達》和《拆彈部隊》,這兩部電影都跟你有關係,你參與了投資,你覺得誰能斬獲獎項?”
萬小虎沉吟了一下:“《阿凡達》開啟了新的技術革命,《拆彈部隊》符合今年的主流思想。誰都有可能,誰都有資格。不過嘛,我覺得詹姆斯很可能要發揮一下紳士風度了,今年估計女士優先。”
時間有限,回答完兩個問題,主持人沒在多問了。
進了電影院。找到位子坐下。
很快,頒獎典禮開始了。
一如萬小虎此前的設想,今年又是薩沙娛樂年。在最佳原創劇本的角逐上,《時間規劃局》很順利的被忽視,《拆彈部隊》拿下了這座小金人,隨後就跟磕了藥一樣停不住,連拿最佳音效、最佳音效剪輯、最佳剪輯三座小金人。
而《飛屋環遊記》也順利的取得最佳原創配樂和最佳動畫長片兩座小金人,這是阿寶動畫的第三部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同時也是第三部安妮獎最佳動畫長片。
再接著。就是引人注目的最佳導演之爭。
“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是……凱瑟琳.畢格羅,作品《拆彈部隊》!”
掌聲雷動,奧斯卡曆史上第一位女導演誕生了。
萬小虎一邊鼓掌,一邊卓有興致的看著在凱瑟琳.畢格羅不遠處,激動的大叫、瘋狂拍手的詹姆斯.卡梅隆。卡梅隆的表情上,看起來隻有高興,但是要說沒傷感,萬小虎鐵定不行。
今年。卡梅隆贏得了世界,卻輸給了身高一米八二的前妻。
這算不算是另類的。贏了江山輸了美人?
“虎哥,恭喜啊,凱瑟琳拿獎,這是薩沙娛樂拿到的第三座最佳導演小金人了。”劉亦非興奮地說。
“一般一般,等過兩年,就輪到我親自上去拿了。”萬小虎搔了搔頭發。表情風淡淡然騷的說。
“真的嗎,那我要好好期待了。除了李安導演,還沒有哪位華人導演,拿過最佳導演呢。”
萬小虎微不可查的有點遺憾:“其實奧斯卡還是對科幻片太偏見了,要不然《時間規劃局》有能力競爭今年的最佳外語片。也不至於隻拿到一個雞肋獎項。”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不隻是奧斯卡對科幻片偏見,有影響力的國際獎項,基本都對科幻片不感冒。
作為一種大眾化的主流電影類型,科幻片自誕生以來就受到了世人的厚愛,不論是對人類的反思還是對社會的反諷,科幻電影的內涵都不會遜色於所謂的“文藝片”,可是卻鮮有正統的獎項能夠給予當時盛行的科幻文化以其應有的榮譽。
譬如柏林電影節金熊獎,隻在1965年授予過《阿爾法城》,此後對科幻片絕緣。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隻在1972年給《飛向太空》一次評委會大獎,最佳影片免談。至於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一次沒有。
說著話,又有幾個獎項頒發結束,終於到了本屆奧斯卡的壓軸大戲,最佳影片的對決。
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不再是五部提名,而是擴容到了十部電影,《拆彈部隊》、《阿凡達》、《弱點》、《第九區》、《成長教育》、《無恥混蛋》、《真愛》、《嚴肅的男人》、《飛屋環遊記》和《在雲端》。
值得一提的是,在擴容之後,作為動畫片的《飛屋環遊記》,得以成為影史上第二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動畫片。上一次還是1991年迪士尼出品的《美女與野獸》。不管能不能拿下最佳影片,《飛屋環遊記》已經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