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綜藝》把目光投向了一塊遍布金子的處女地——中國大陸。
考慮到中國大陸還沒有一份,專業的電影娛樂谘詢雜誌,《綜藝》與廣電總局達成合作事宜,創辦了中文版《綜藝》。隨著中文版的創刊,急需大量懂中文的人才,前往中國去主持大局。
身為耶魯大學高材生,盧卡斯在大學期間,選修的就是中文。盡管說的結結巴巴,卻不妨礙他被委派到了中國,成為《綜藝》中文版的特派記者。
初到異國他鄉,沒有了那些昏庸的上司指手畫腳,即便生活不習慣、語言和文化也有很大衝突,盧卡斯還是努力克服了。他開始關注這個新興的電影市場,開始關注數量不算少的中國電影。
在沒來中國之前,盧卡斯對中國電影,影響很模糊。他知道一個Bruce.Lee(李小龍),一個Ja(程龍),還有一個Jet.Li(李連傑),他們的功夫很厲害。
而中國的導演,他隻知道John.Woo(吳宇森)、Zhang.Yimou(張一謀,沒英文名)、Ang.Lee(李安),哦,或許還要加上一位《電鋸驚魂》的導演。原諒盧卡斯,他喜歡看《電鋸驚魂》,並為之陶醉,但是他真的讀不好,導演字幕上的“Wan.Xiaohu”。
“中國人的名字太奇怪了”盧卡斯常常想。
來到中國以後,盧卡斯一邊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一邊收集中國電影圈的各種資訊,工作一天之後,他還要逼迫自己看一大堆中文影碟,來提高內涵。抱著克服困難的想法,盧卡斯認真的這麼做。
但是漸漸的,盧卡斯突然發現,隨著自己中文的進步,原本晦澀難懂的中國電影。竟然變得有趣起來。他看了《霸王別姬》,覺得是一部經典的同誌電影,看了《陽光燦爛的日子》,覺得太不可思議了,看了《無間道》,覺得比任何一部臥底類型的電影都有深度。
“中國電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盧卡斯很快就驚喜若狂起來,很多美國觀眾,對於中國電影的印象,除了黃土地、破爛的衣服和貧窮的生活,之外就是功夫了。他們根本不知道,中國文化的璀璨,中國電影的魅力。
未知的,才是有趣的!
秉著開發處女的想法,和建功立業的想法。盧卡斯開始撰寫中國電影的專題報道,除了發表在《綜藝》中文版,也會寄給《綜藝》總部。《綜藝》的讀者對象,都是真正喜愛電影的人士,在總部編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刊登了幾篇之後。
立刻引起了不錯的反響。
尤其是盧卡斯的一篇,關於推薦《無間道》的報道,使得《綜藝》編輯部收到了很多來信。稱讚為他們提供了一部非常精彩的電影。於是乎,盧卡斯的中國電影專欄開辟了。嚴格說起來。目前的讀者,隻是對中國電影感覺到好奇。
如果沒有更好的電影推薦,很快這股中國電影風,就會消退。
運氣眷顧著盧卡斯,他關注到了萬小虎,也就是《無間道》的導演。和《電鋸驚魂》的導演。時值《通緝令》拍攝,盧卡斯不惜花費了大量的筆墨來幫助宣傳,他在賭博,賭博這一定是一部好電影。
事實也相當給力,《通緝令》全球勁收4.52億美元。成為華語片的國際冠軍,更是成為動作和暴力以及想象力的巔峰代表作。子彈拐彎、360度爆頭,讓人熱血沸騰。《通緝令》的火爆,讓無數觀眾開始關注萬小虎,開始搜尋萬小虎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