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繼續停留了兩天,將拷貝整理好,萬小虎告訴預產期還有兩個多月的蘇雅,肯定會抽出不少於一個月,專門陪她生產。這才帶著一堆拷貝,上了新買的號稱最安全的飛機波音777,飛往了大西洋彼岸的美國。
來到這裏開始新一輪的工作。
“嗨,My-girl(我的姑娘),How-are-you(你好嗎)?”下了飛機,萬小虎就衝到前來接機的傑西卡.阿爾芭麵前,將已經四個月大的萬娟娟,抱在了自己的懷中,親熱的親吻了萬娟娟的小臉蛋,然後又和傑西卡深深的Kiss一個。
這才坐上車,前往聖莫尼卡的別墅。
在聖莫尼卡和傑西卡.阿爾芭小別勝新婚的膩味了一天之後,萬小虎變應二十世紀福克斯的邀請,前往好萊塢中國大戲院,參加《猩球崛起》的北美首映禮。
這部電影可謂是萬小虎,真正意義上的首部好萊塢製作。不是200萬美元不到的超級成本《電鋸驚魂》,也不是有1.3億美元成本卻屬於動畫電影的《功夫熊貓》,更不是諸多中美合拍的華語片。
對於萬小虎來說,還算是很有意義的。
二十世紀福克斯的業內影響力巨大,首映禮自然也是浩大無比,邀請了諸多天王巨星助陣。這幾年因為重寶押在《阿凡達》上,結果詹姆斯.卡梅隆折騰了四年多,還沒拍完。而其它幾部投資的電影,都不盡理想。
因此對於萬小虎執導的《猩球崛起》,二十世紀福克斯抱有太大的期望了。
在福克斯高管和眾多媒體的期待中,首映禮盛大開啟。
毫無疑問,觀影過程中。驚呼連連,尤其是電影最後的猩猩與人類在舊金山金門大橋上的決戰,讓人目不暇接。和原版的短暫**不同,因為好萊塢爆發了編劇大罷工,導致特效人員大量失業,廉價加盟《猩球崛起》劇組。
萬小虎也就豁出去剪輯。將一大批耗費特效的素材,全都剪進了電影中。
在這個特效還沒有被審美疲勞的當下,《猩球崛起》的大戰,簡直就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狂霸炫酷叼炸天”,利用動作表情捕捉係統演繹的猩猩們,更是讓人震撼的無以複加,這不是人類在表演,就是猩猩們親自上陣啊。
真實。震撼。
酣暢淋漓的金門大橋之戰,足足有半個小時的長度,大規模的特效的應用,改變了**短促的瑕疵。在觀眾幾乎窒息的半個小時之後,猩猩們終於衝破了金門大橋防線,衝進了森林之中。
當黑猩猩凱撒,站在他的主人威爾麵前,說出:“凱撒已經回家了。”
萬小虎的耳邊。傳來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這樣的掌上,幾乎是伴隨著電影結尾開放式劇情。持續十分鍾才結束。
“恭喜你,Tiger,與你合作拍攝電影,是我做過的最明智的決定。”二十世紀福克斯聯合主席湯姆.羅德曼,愉快的給萬小虎來了一個熊抱。
在二十世紀福克斯這樣的大公司,聯合主席的位子可不好坐。上麵有默多克的新聞集團製約,下麵有大批俊傑虎視眈眈他的位子,壓力可想而知。如果不能做出改變,羅德曼的下場絕對不會好過。
幸好,有了《猩球崛起》。現在,未來已經可以期待。
萬小虎笑的很矜持:“應該是我恭喜羅德曼主席你,希望《猩球崛起》能夠大賣。”
“這是一定的,走吧,我們去應付一下記者。”
如此,《猩球崛起》有了一個美妙的開局。
翌日的報道,一如羅德曼預期的那樣,電影的口碑已經爆表。
“既包含了對人類的隱喻又有對科技的質疑,《猩球崛起》完全可以和老版的《金剛》並列影史。”——《時代雜誌》。
“強力的動作戲,出色的特效,至今為止最可信的猩猩‘表演’,這些捶胸不已的大猩猩一定會震撼票房的。”——《好萊塢記者報》。
“《猿族崛起》應該是暑期大片的一個模範之作,絕無侮辱觀眾智商的行為。聰明、有趣,非常富於娛樂性。萬小虎在商業才華上遠勝《決戰猩球》的蒂姆.波頓。”——《洛杉磯時報》。
最差的評價,也就是NPR電視台的:“猩猩的表現不錯,就是人類形象的表演令人失望,此外這部電影摒棄了原題材的社會政治,取而代之的是關於動物實驗,人類罪惡的警醒。”
首映報道出來之後,所有提前買了電影票的觀眾鬆了口氣。
出於對萬小虎的信任,《猩球崛起》在年前的《綜藝》雜誌票選中,榮登2008年暑最受期待的電影第二位,排名第一的是已經上映的,由克裏斯托弗.諾蘭執導的蝙蝠俠三部曲第二部《蝙蝠俠:黑暗騎士》。
作為一部非續集的翻拍電影,能拿到最受期待第二位,可以說絕對是萬小虎的個人魅力了。電影就是這回事,名導演的電影,哪怕影迷根本不知道拍的什麼,依然會大力支持。新人導演的電影,拍得再好,也要等先行口碑出爐才能博得更多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