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億五億?一百部?小虎你這個魄力太大了吧。”劉德樺震驚。
他本意是拿出一千多萬的片酬,投資七八部電影,可萬小虎一下子就是三五億出手,投資一百部電影,這差距不要太大。
萬小虎笑了笑:“也不是說一年就要完成,可以算作第一期,五年之內完成,一年也就是二十部。每年有那麼多學導演的學生畢業,還有轉行做導演的幕後工作者,挑出二十個扶持應該不難。做不成不要緊,隻要能有一兩位導演成氣候了,都是華語電影的成功,不是嗎。”
“小虎你是做大事的人,曾叔支持你,華仔,我看你還是別把你的寒酸計劃拿出來了,跟小虎一起做,做大一點。”
沒有討論多久,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萬小虎說:“現在我還要拍電影,時間比較緊,我會通知蒲公英,先做個牽頭工作,華仔你在娛樂圈人脈廣,聯絡的事你要多操心。等牽頭工作出來了,我們成立一個新的公司,不,幹脆華仔你就把你的映藝娛樂貢獻出來,一起參股,一起經營。我也去導演圈子,勸說幾位名導演,參與計劃,擔任監製,合力打造。”
身為華語電影人,誰都有振興華語電影的夢想。
以前的萬小虎隻能渾渾噩噩過日子,現在有能力了,為何不去嚐試,好萊塢電影能夠侵略全球,華語電影為什麼不可以。即便因為文化的差異,或者說思想觀念的差異,侵略西方有點困難,起碼要把亞洲地區收服。
要知道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候,韓日東南亞,基本上就是港片的後花園。好萊塢來了,也隻有被港片KO的份。
現在的香港電影,卻一年比一年衰頹,電懋和邵氏爭霸的場麵消失了,邵氏與嘉禾的新舊霸主之爭結束,新藝城三巨頭也早早散夥了,現在金像獎上,都沒有幾部拿得出手的港片參賽了。
台灣電影就不說了,早已經死亡。大陸電影商業化起步晚,雖然有第五代和第六代導演的興起。卻距離國際有一段遙遠的距離。
但這都不是華語電影衰頹的根本原因,為什麼一天不如一天,萬小虎也不知道。但是他知道,隻要大家把力氣卯在一起,用心做電影,扶持新人導演。華語電影崛起的時間指日可待。
華語新星導計劃,就是一次嚐試,一次助推。
為華語電影人尋找優秀的接班人。
前一代人引路,下一代人才能超越過去。長得比巨人高不現實,但是站在巨人肩膀上,這就容易多了。
“喝酒,小虎。”計劃談定,剩下的時間就是聊天敘舊了。
聊到半夜方才散去。
……
第二天,萬小虎回到了劇組。
而華語新星導計劃。也在私底下緊鑼密鼓的籌備著。
5月13號,盛大網絡奔赴納斯達克創業板上市,這個時期中國概念股遭遇寒流,但是擋不住盛大的崛起,陳天喬首批融資結束後,就立刻開始為第二次融資做準備,已經計劃半年之內收購北美、日本、韓國以及國內的十家公司,擴大規模。增加投資者信心,讓他們乖乖的塞錢過來。
具體怎麼做。萬小虎不幹涉,他就等著數錢了。
5月15號,一架班機香港飛回了京城,萬小虎在飛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