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導演,尤其是商業導演,並不親自去剪輯電影。究其原因,並不是因為,導演舍不得自己拍出來的東西,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才無法剪輯出一部好看的一百多分鍾的電影,最根本的一個原因,就是導演無法做到,代入觀眾的視角。
導演在拍攝電影之前,就已經有一個分鏡頭腳本,將電影的完全內容概述出來。也就是說,他從頭到尾,都是知道這部電影,怎麼拍,為什麼這麼拍。就像是開了上帝視角一樣,沒有死角。
觀眾不一樣,觀眾隻能看到電影拍出來的內容,跟著鏡頭走,而不是跟著腳本走。觀眾始終無法做到,與導演一樣,擁有上帝視角。
自然,也就無法理解,用上帝視角剪輯出來的電影。
專業剪輯師,從來都是以觀眾的角度來剪輯一部電影,選擇最符合觀眾口味的內容來組合劇情。在成熟的電影流水線,尤其是商業模式運作的電影,導演隻有一個工作,就是把內容拍攝的完美。
編劇出劇本,剪輯來剪輯,一切以市場化為目的。
當然這並不表示,導演就不受重視了。導演始終是一部電影的靈魂,真正的經典作品,必須以導演為中心,一切圍著導演來打轉。
導演主導一切,才能被叫做是大導演。拍《泰坦尼克號》的詹姆斯·卡梅隆,拍《辛德勒的名單》的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這才是真正的大導演,主宰電影的一切!
現在的萬小虎,很顯然,距離大導演還有十萬八千裏距離。
他甚至連做好剪輯師工作,都還達不到。
不過,這不妨礙,他向著理想出發。
不會剪輯怎麼辦?
學啊!
“王教授,我能邀請您擔任《獨自等待》的剪輯師嗎?”
“好嗎,你這個學生,懂得打蛇隨棍上。不過不好意思的是,我現在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也不想費那個心思去剪輯一部電影了。如果你願意的話,經常忘剪輯室跑跑,或者去我家裏,我可以把我工作三十多年的剪輯經驗,說給你聽嘛。”王有全笑嗬嗬的說。
“那我就稱呼您王老師了?”
“隨你,我不講究什麼名分啊拜師啊的老古董規矩。”
剪輯是電影的第三度創作,學問深了去,萬小虎很慶幸,有位多年經驗的老剪輯師,願意給他傳授經驗。
萬小虎渴望成為大導演,如果大導演連剪輯師都不會做,還談什麼大導演。真正的大導演,是從劇本、拍攝和剪輯三個維度,統籌一部電影的人物。劇本和拍攝,對萬小虎來說,都是拿手的事項,唯有剪輯,需要從頭學起。
“我有無數好電影,可以學習可以練手,未來指日可待啊!”
告別王有全和剪輯室,萬小虎使勁的握了握拳頭。
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需努力!
……
接下來的時間裏,萬小虎一邊拍攝後續內容,一邊去剪輯室,聽王有全的上課,然後摸索著去剪輯《獨自等待》。也慶幸《獨自等待》大部分內容都是DV拍攝,數據直接上傳電腦,想怎麼剪輯就怎麼剪輯,不需要考慮成本的事。
真要是膠片攝影,萬小虎可舍不得把膠片剪來剪去,膠片都很貴的。
4月1號,天氣晴好,在京城火車西站,《獨自等待》劇組收拾收拾攝影器材,擠進了兩輛夏利車裏。
“老虎哥,關於我的鏡頭,就拍完啦?”女二號姚辰,坐在後排座位上,雙手扶著副駕駛的椅背,在萬小虎耳邊大聲地說。
萬小虎翹著腳,一邊翻看早已破爛不堪的劇本,一邊頭也不回地說:“是的,你自由了。現在回去等著,大學電影節之後,一舉成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