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過程如何但最後是北唐贏了,贏了便是消息,但是經過這一次事件之後花雨錯被調了回來,北唐天子將另外一位擅長守城的大將調往戍邊,美其名曰“攘外必先安內”,朝堂上魏正聯合狂士隋羲之罵了天子三個早朝,最後終於將王佐之才的隋行之給罵到了陰山。
那一日不再是陰山大將的花雨錯隻帶了一百親衛趕回天都長安,這位稱得上戎馬半生的年輕人並沒有惱羞成怒,隻是背著佩刀喝了十五碗酒,七分醉意的踏進天都皇城。也是當日,得知這個消息的葉興加快了行程,途中時不時還要催促一下,黃昏的時候都沒舍得住客棧想要趁著夜色趕路,那店小二還以為是遇見了一些脾氣不好的江湖武夫,看著那年輕人火急火燎的樣子差點將客棧的護衛給喊出來。
花雨錯騎著白馬佩刀進城,身後領著一百多殺氣騰騰的親衛,那陣仗像極了當日李阿嬌進揚州,並不是班師回朝因此不會有什麼十裏紅毯高官貴胄來迎接,花雨錯看著熱鬧更勝襄州的街道,環顧四周不少人都將目光移過來,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他也沒有李阿嬌那種帶兵擅闖皇城的魄力,因此一直待在城門口沒動,臉上古井無波。
不知道過了多久他才看見有人朝這裏走來,看那陣仗又是一位皇家嫡係,說不得是哪位王子皇孫。不過花雨錯顯然對宮廷的爾虞我詐不熟悉,若是平日某位軍中德高望重的大將軍回朝定然會有皇子千裏迢迢的來迎接,可如今這個風口浪尖的時候能有位高官來迎接便是萬幸。
當那群人走近了定睛一看才明白是位公主,至少那嬌子的規模便不可能是普通人能有的,實際上除卻少安邊境跟謝家那點事之外便唯有長陽公主的事情能讓百姓們酒後談論,但除了長陽公主之外還有安陽公主,高陽公主,總是要嫁人的,花雨錯這樣一位沙場上百戰百勝的將軍自然成了首選人物,若不是顧忌徐冉修,假以時日,花雨錯必然是軍中第一甲。
看著花雨錯這樣以為絲毫看不出身上戰功赫赫的樣子,那為自幼便有花癡美名的安陽公主催促著婢女們,瞧見安陽公主來了百姓們都很識趣的讓開,一時間,這般光景真有些像永結連理的場麵,百無聊賴的百姓們也都齊刷刷的看向兩人,隻差沒拍手呼喊了。
花雨錯有君子風範看見公主走來當即是翻身下馬,將馬遞給身後一名親衛,然後朝著那轎子走過去,單膝跪地行了一禮後開口道:“討北將軍花雨錯見過安陽公主殿下。”
襄州花家養子謙和的名聲傳遍海內,盡管有著一些條條框框,但武夫行列出身的將軍們向來不理會,因此像花雨錯這般“知書又達理”的將軍是不少閨中女子的夢中情人,他還沒回來的時候天都家家戶戶的閨女便推開門窗望穿秋水,心想著“想煞奴家了”。花雨錯自從被帶回襄州便被當花家嫡子對待,而真正的長子卻一心隻讀聖賢書,因此他仕途平坦,那一個月十多份捷報也讓他雖然不在朝堂但活躍程度絲毫不低,對於轎子中那位花癡且略微有些刁蠻的長陽公主,他見過一次,還是襄州那會兒這位公主跟著七皇子來視察的時候,那刁蠻程度不弱於花雨田那古靈精怪。
對於這位公主,興許是因為李阿嬌的緣故,他沒什麼感覺,不好也不壞。
皇城內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隻有一個人,那便是長公主李阿嬌,所以李赤芍跟其他幾位公主一樣,自幼學那些繁瑣的禮儀,雖然刁蠻了一些,但心中被禮儀約束的死死的,她掀開簾布看了一眼,動了動嘴唇,“平身。”
天都內的百姓們哪個不是眼尖的角兒,起先還不敢肯定這轎子內的公主到底是哪位,但看那婢女侍衛以及能讓花雨錯行禮的架勢也不弱,那一聲平身傳出,這可好,一石激起千層浪,圍觀的百姓們腹中已經醞釀了不下十個版本的故事,但那些坐窗前朝底下望穿秋水們的姑娘可就恨的牙癢癢,砰一聲,權然沒了往日的柔弱的模樣用力將門窗甩上,街道兩側的百姓們看見也是無語的無以複加。
花雨錯看著這位安陽公主也知道她是什麼意思,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歪,遣散那一百多親衛之後便走到了那轎子旁,寡言少語,板著一張臉,倒是李赤芍一臉花癡的看著花雨錯,時間長了,不知不覺間臉色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