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我從遠方趕來,恰巧你們也在!(1 / 3)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

徐冉修一統六國七月有餘,西蜀一躍成為天下第二大諸侯。

天下九州北唐獨得其六,江南作為北唐最繁華的地方也迎來了古今少有的盛世。

今日是江南第一學宮稷下學宮暮春論道大會,享譽四海的大儒親自擺出輝煌儀仗迎接江南一十五郡來的名士,不過三千名士卻不知道今年的論題是什麼,隻知道今時不同往昔。

今日稷下學宮舉行論道大會,作為道教三觀之一的太清觀自是有朋自遠方來。

自北唐建國之初便奉道教為國教,江南境內占道家七福地十二洞天,隻不過數千年來不曾傳出有哪位聖賢真人得證紫霞大道,但是稷下學宮滿堂數千文人此刻皆是仰頭看著台上那位皇宮裏不請自來的小黃門靜默不語。

皇宮大內總管兼皇家書院守樓人的小黃門腹有詩書氣自華,自稱北唐有十鬥才氣,李如是獨占八鬥,隋家兄弟共合一鬥,他獨得一鬥。

江南一十五郡自古以來就少經戰火,文人雅士們喜歡像春秋諸子百家一般聚而論道,但是相較於北唐天都一帶那些專精儒道的士子們來說就有些相形見絀了。

來自京都的小黃門身穿一襲儒袍極其應景,羽扇綸巾頗有大儒風範,環顧四周大多都是來自各郡各縣的名士們,他輕輕咳嗽兩聲打破了學宮內的寧靜,春風得意的問了滿堂士子一個問題:“前些日子皇上有感問了大學士一個問題,不曾想大學士竟沒能答上來,皇上的問題是‘眾卿何為’,諸位覺得這個眾卿何解?”

此時一襲儒袍出自書香門第的隋行之負手補說了許多有關“眾卿何為”四個字的道理,稷下學宮內的揚州士子們瞧見隋家老大說話也逐漸開始竊竊私語,討論著小黃門那四個字的含義。

這般場景看的跟隨著小黃門一起來的北唐四皇子李悠然嘖嘖稱奇,都說江南多名士,果不其然。

台下文人雅士們討論的厲害,聲音也逐漸大了起來。

天下眾卿何為?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一寸山河一寸血,百萬青年百萬兵。

其實王佐之才的隋行之早已經猜出了答案,他是稷下學宮百年不出的奇才,因此需要由他代替夫子主持暮春論道大會,所以依照規矩,他不能解答。

“犯漢者,必誅!”稷下學宮內小有名氣的儒士笑禮。

他這一禮,點醒滿堂士子,與此同時,滿堂文人雅士們也都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答案呼之欲出。

赳赳北唐,禮儀之邦。

………………

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天子賓於西王母,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

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裏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複來。”

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複而野。”

“這西王母原來是個妖怪啊!”

“天地有耳,切記慎言。”

古蜀有座山,山上有座道觀。

山是青城山,觀是青城觀,觀主頭頂芙蓉冠。

一襲青山道袍,年約十歲的白淨小道士正捧著厚厚的古經彎著腰認真參讀,遇到一些不能理解內容的時候不由自主的吐露心聲,因此被一旁弱冠的年輕人說道。

年輕人仰望著天空,這白淨小道士年齡小,童言無忌,想來即便是天底下真有西王母她也不會責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