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出了豐澤堂,走了幾步就走到了勤政親賢殿。
此時程時正守在門口,他看乾隆過來,趕緊的把門簾掀起來,乾隆徑直的走了進去。
勤政親賢殿是個不大的小房間,這裏陳設也很簡單,一鋪小炕上放了張小炕桌,別的也就沒有啥了,這裏是乾隆單獨召見大臣的地方。
乾隆進來後,坐在炕上,端起炕桌上的茶水喝起來,他喜歡喝茶,特別是用完膳後必須喝上一杯。
“主子,訥親來了。”跟進了的程時對乾隆說道。
“讓他進來吧。”乾隆喝了口茶後說道。
“嗻。”程時答應後卻步退了出去。
“奴才訥親恭請皇上聖安。”訥親打千請安道。
訥親是滿族上三旗的鑲黃旗人,他四十剛出頭,長得很是周正,他麵相嚴肅,平常很少笑,他辦事認真,對任何人都不徇私情,是出了名的冷麵佛。
他是乾隆當王爺時的手下,也算是乾隆唯一的親近之臣,這也是雍正帝把他當成七大顧命大臣的原因,他目前擔任著總理事務大臣,還擔任著領侍內衛大臣和兵部尚書,是朝廷一品重臣。
“起來吧,外邊雪還下嗎?”乾隆問道。
“回皇上,雪已經停了,不過這場雪下得太大了,都沒腳脖了。”訥親回答道。
“突然下了這麼大的雪,是必成災,你一會兒派人通知步兵統領衙門和順天府,讓他們去京城各處查看下災情,需要救助的就積極救助,完事後把受災情況報上來。”乾隆吩咐道。
“嗻,奴才這就派人去通知,皇上,咱們該起駕去雍王府了,路上的雪太大了,奴才怕路上不好走。”訥親答應後建議道。
“好,早點去吧,錯過了時辰可不好,你去安排下,咱們馬上起駕。”乾隆命令道。
“嗻。”訥親答應後,卻步退了出去。
雍王府是雍正梓宮(棺材)停放的地方,離紫禁城還挺遠的,所以乾隆和訥親兩人都很著急。
雍正帝是在圓明園去世的,如果按順治和康熙的葬禮參考,他的梓宮也應該停在乾清宮。
那裏是三大殿之一,規模宏大,適合做為梓宮的停放處,因為在整個停放期間,會有很多人來吊唁,地方小了還真不行。
雍正帝駕崩時,很多大臣也都建議乾隆,把雍正帝的梓宮停放在乾清宮。
可乾隆卻力排眾議,把雍正帝的梓宮停放在了雍王府,這是有原因的。
因為雍王府不但是雍正帝做王爺時待過的王府,也是後來他當皇上時的行宮,他在雍王府待了二十八年,把梓宮停放在那有壽終正寢的含義。
還有就是乾隆是出生在雍王府,這樣算來,這雍王府出了兩任皇帝,於風水上來說,屬於龍興之地。
而皇帝自詡為真龍天子,這也屬於葉落歸根了。
雍正帝屬於突然暴斃,他的陵寢還沒有建好,所以隻能在雍王府長期停放。
隻有在陵寢建好以後,才能把梓宮安放到地宮,清朝皇室一向把陵寢看的很重,所以馬虎不得。
“好大的雪啊!”乾隆出來養心殿的大門,站在台階上看著遠處的雪景說道。
“主子,您小心點,路滑。”吳書來上去掖了掖乾隆披著的貂皮大氅後提醒道。
“夜報塞天同起雲,淩晨玉葉遂翩紛。
無林不作銀花影,有嶂皆成冰綺紋。
酒店旗飄近方見,僧房鍾響遠猶聞。
入關廿裏原秋雨,南北寒暄一嶺分。”乾隆站在台階上,望著遠處即幸順口作詩一首。
乾隆是高產的詩人,他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這比整個《全唐詩》的數量還多。
雖然他的詩質量不高,多數都像順口溜,可從這也可看出,他是個具有浪漫主義氣息的人。
“好詩,好詩。”吳書來叫好道。
“哈哈,還是雪好啊。”乾隆笑著說道。
“雪好詩更好。”吳書來繼續奉承道。
“哈哈,就你會說,走吧。”乾隆說著鑽進麵前停放的轎子裏。
“起駕。”站在鑾駕旁邊的吳書來喊道。
鑾駕被抬起,這是個大轎子,十六人抬,這個轎子的轎頂為黃緞子覆蓋,轎身由明黃色的呢子包裹著,連抬轎的轎杠都是鍍的金色,這頂鑾駕是專為皇帝在京城行走時用的,所以色彩很是鮮豔。
這也是為了給普通百姓看的,因為平民百姓都想一睹皇帝的風采,皇上不可能在街上拋頭露麵,隻有以這個轎子作為象征了。
站在台階上的訥親看鑾駕被抬起了,他用勁甩了一下手裏的一個小皮鞭子,鞭子發出一聲清脆的響聲,這是啟程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