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盤古開天地 大禹定九州(1 / 2)

萬物始於混沌,混沌如卵,曆一萬八千年,生盤古,盤古大神開天辟地以後,清氣上浮為天,濁氣下沉彙聚為地。清濁二氣各分兩支,西華至妙之氣化為昆侖,東華至玄之氣化為東海。北極至惡之氣化作幽州,南極至善之氣化為萬物生靈,而混沌中隱藏的五靈之氣,風,雷,水,火,木也遍布世間各地。

昆侖山曆兩萬四千年,生天神西王母,西王母豹首人身,管轄世間萬物,神女風後為其侍女。

東海曆一萬兩千年,生天神帝俊,帝俊本為鳥,曆一萬四千年幻化成人形,同時東海還居住著十二上神,廣成子、赤驚子、玉鼎真人、太乙真人、黃龍真人、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靈寶大師、長留大仙,道行天尊、清虛道德真君等。

而至善之氣生成的的萬物中,人類最有靈氣,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有巢氏構建木屋等。燧人氏有女兒華胥,華胥有一日到雷澤郊遊,發現一個大大的腳印,出於好奇,她將自己的腳放到了大腳印裏邊,忽覺被蛇纏身,回到家就有了身孕,後來生下了伏羲與女媧,伏羲與女媧皆是人首蛇身。後來伏羲觀察天地萬物運行的規律,創造了八卦,沒多久兩人都褪去了獸性,女媧照著自己褪去後的樣子,取黃土和水造人,從此人不再是獸形。兩人之後都成了仙,追隨西王母左右。

數千年間,大地上五靈之氣充沛,人類不斷繁衍,而妖魔也借助五靈之氣不斷衍生。

人類在黃河流域及長江流域逐漸形成了較大的部落,軒轅氏跟神農氏,部落首領分別是黃帝跟炎帝,兩個部落和平相處,皇帝的妻子嫘祖把養蠶繅絲的本領教給了炎帝部落,炎帝也將辨別草藥,治病救人的本事教給了黃帝部落。而同時強大的部落還有九黎氏族。

後來九黎部落的首領蚩尤為了搶奪資源,對黃帝部落發動了攻擊,蚩尤族人,麵如牛首,背生雙翼,異常驍勇,加上武器先進,黃帝不敵,隻好請炎帝幫忙,由此兩方組成炎黃軍團,共同抵禦蚩尤。

然而蚩尤集結了刑天,雨師風伯等妖魔助陣,炎黃軍團節節敗退,蚩尤又命風伯雨師製造大霧,使炎黃軍團迷失方向,進退兩難。西王母不忍炎黃部落被蚩尤的邪惡部落所滅,遂派女神風後下凡相助黃帝,風後用指南針為炎黃軍團指引方向,才衝出了大霧,並且傳授將士們陣法,軍團得風後相助,戰局瞬間逆轉,可是沒打多久風伯雨師又製造狂風暴雨,炎黃軍團不能抵擋,隻得退到三百裏外的地方。

後來經風後的指引,黃帝命人去洛河之濱請來了應龍,又從荒原之漠請來了女魃,準備與蚩尤軍團在逐鹿展開最後的激戰,黃帝得到了兩位天神的相助,風伯雨師的法術再也起不了作用了。刑天被應龍所殺,而風伯跟雨師也被女魃殺死。最後黃帝砍下了蚩尤的頭,其魂魄也被風後封印於世間各地,其頭落到地上生出了一望無際的楓林。蚩尤與炎黃之戰終於以炎黃勝利而告終。

黃帝之子昌意,因品行低下,被皇帝流亡到若水,後來昌意在若水娶當地蜀山氏昌仆為妻,生下顓頊。

黃帝死後傳位給了少昊。顓頊少年時隨昌意回到了軒轅氏,因從小聰明伶俐,少昊非常喜歡他,常帶他遊玩,講論國事。

少昊死後,傳位給了顓頊,可群臣中有位叫‘共工’的人不同意,後來顓頊打敗了共工,繼承了帝位。共工一怒之下撞倒了不周山,不周山本是抵天的天柱,一旦倒塌,天空傾斜,天水便泄了下來,在大地上上形成了巨流,平原地區一片汪洋。

火神祝融看到天柱倒塌,便用自己全部的神力將不周山抬起,重新抵住了天,又將共工的身軀與靈魂封印在了不周山底,許他終生守護不周山。

因為不周山倒塌,天水傾瀉,人間連年洪災,到了舜帝這一代,洪災泛濫依舊,舜帝派鯀去治水,鯀治水多年未有成效,舜命人賜死了鯀,而後,鯀的兒子大禹繼承了父親的使命,大禹放棄了父親以‘堵’為主的治水方略,改為以‘疏導’為主,治水十三年,終於將洪水引入江河,使肥沃的平原減少了洪水泛濫的災害。

大禹治水期間,足跡踏遍了五湖四海,後來他將天下劃分九州,即青州,冀州,揚州,交州,荊州,涼州,雍州,幽州及並州。舜帝念大禹治水有功,晚年將帝位傳給了禹。禹隨後建立了夏朝。

夏朝建立後,在以前先王子孫諸侯國林立的基礎上,又分封了很多諸侯國。為了檢閱天下究竟有多少諸侯國,維護夏朝和諸侯國的統屬關係,大禹決定召集諸侯,舉行郊祀之禮,眾諸侯來到都城以後,大禹趁機舉薦群臣中一名叫皋陶的人來繼承他的位置。

祭畢之後,很多諸侯表示不滿。有一些說,皋陶老病垂危,朝不保暮,大禹要禪位於他,豈不是虛領人情嗎?還有一些諸侯說,夏禹的兒子啟糾合了無數心腹之臣,想承襲王位,大禹哪裏肯傳賢人呢?後來很多不滿意的諸侯就都紛紛離去。

大禹見眾諸侯中,心中不服的有三十三國之多,心中不免納悶。於是大禹決定在都城東南的塗山盡早召開諸侯大會,向大家檢討自己的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