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處的這個國家以軍事為第一位,任何法律政策都是在軍事的前提下所製定的,所以這個國家的人民都以考上軍校為榮,以當上軍官為終身奮鬥目標。
據史料上文獻所記載,兩百年前發生過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有的國家被吞並,有的國家被波及,也有的國家被掠奪一空,大戰結束後就隻剩下現今的十八國。
這十八個國家中有十個軍事強國,五個政治大國和三個礦物重國。在這兩百年間各自都和平發展、相互合作、共同進步。
神國天鬥縣,一個以貿易金融為主導的二線城市,在整個以軍為治國理念的強權下,天鬥縣就並不受國家高層們的重視了,天鬥縣大崗山中的一個小小幼兒所就更是微不足道了。
神國一共三十二縣,以貿易為主的共十二縣,其餘二十縣裏有十五個軍縣跟五個礦縣,一等城市三個都是軍縣,二等城市十個,其餘都是三等或者是三等以下的城市了。
大崗山分東南西北四峰,我們幼兒所就建在南峰的半山腰上,每個山峰都有一個村莊,每個村莊大概三百餘戶村民,總人數可達五六千人,離我們幼兒所不到十裏處,就是趙莊,東西北三峰山分別住著有;許莊、陳莊跟馬莊,這裏的居民主以開采鐵礦和石礦為經濟來源。
所以這裏的居民就組織了一支近一百餘人的開采團隊跟一支近五十餘人的外貿團隊。
離大崗山百裏處有一所“華子軍事學院”,很久以前,我們大崗山出了一位軍事天才,這才使學院每三年都會有一次在大崗山特招的機會,然而近二十年來我們大崗山的年輕一輩中沒一人被破格錄取,導致這些年學院來我們大崗山招生變得就隻是來走個形式而已了。
天鬥縣有四大貿易家族,各自占領著天鬥縣礦物資源——李家、衣食資源——劉家、地產資源——林家、人力資源——汪家,這四大家族各自為營,都有著各自家族所培養的私軍,天鬥縣的每一任縣長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們任期滿後,拿著各大家族所給的賄賂,有的巡遊世界去了、有的向自己政治生涯的更高處走去、還有的找了個無人問津的地方安度晚年去了,天鬥縣在這一百多年間都是這樣過來的。
神國學院分有教育學府——以單純的政治教育為主、軍事學院——以軍事理論,曆史教育為主、神國軍校——完完全全是軍事化管理,像前兩者這樣的學校各個縣多的都不計其數,然而後者整個神國一共隻有五所。
神國軍隊階級分明,軍銜從低到高依次為兵、士、將、帥四個階級,每個階級都劃分為低中高三個段位。
神國有三大軍區,每一個軍區有一位最高指揮官,這三位最高指揮官軍級一樣,隻聽從神國國王一人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