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的守軍目睹了弘谘大敗的過程,自是軍心渙散,人無鬥誌。
呂布隻攻了半天的城,定陵就宣告失守。
先登之將是曹性,呂布遵守承諾,大大地賞賜於他。
用十個黑底漆紅的木質托盤,盛放了總計百個金餅,當眾賞給了曹性。往年太平歲月時,一個金餅在民間就能換一萬多錢,如今亂世,金子與錢的兌換比例更高,這一百個金餅,少說值錢百五十萬,相當於一百五十個中產之家的家訾了。實在是一筆重賞。
把其餘的諸將,除了高順以外,甚至張遼,都看的無不眼熱。
呂布卻知諸將的心思。
要說起來,呂布對手底下的人還是挺大方的。
他大手一揮,笑與諸將說道:“你們也不用眼紅。今日打下定陵,你們皆有功勞,我許你們在城中洗掠一日。隻是切記,這定陵縣中的杜、賈兩姓,乃是豫州名族,你們萬不可騷擾。”
潁川、汝南,人文薈萃,此兩郡境內的每個縣,或多或少,都有聞名於外的士族。
定陵縣中出名的士族,便是杜、賈兩家。
賈氏於桓帝年間,族有一人,名叫賈彪,是當時太學生的首領,和大名士郭泰齊名,與士人中的領袖人物李膺、陳蕃俱皆結交,共議論朝廷、褒貶人物,亦清流之一砥柱也,後因遭黨錮,被禁出仕,死於家中。賈彪字偉節,其兄弟三人,以他最為出眾,時人稱為“賈氏三虎,偉節最怒”。賈彪的生活年代距今不是很久,其人之行跡、德行,至今仍在定陵人口相傳。
杜家最有名的人,活動的時代距今稍早,主要是在六七十年前的安帝、順帝時期,此人名叫杜根。荀貞小時候,聽族中人講過他的故事。杜根十三歲便進入太學學習,號為奇童,後來上書朝中,請求臨朝的和熹鄧太後讓權給成年的安帝等事,倒也罷了,唯使荀貞記憶深刻的是,杜根因為上書而惹惱了鄧太後,鄧太後遂下令把他捕拿,裝入到白袋子裏,帶到殿上,命人將之活活打死,卻因執法之人看重杜根的名氣,私下裏叫行刑之人不要太用力,所以杜根沒被打死。打完以後,執法的人就用車把他送出了城。鄧太後大概是得知了什麼,或許是有人給她報信,說鄧根沒死,便派人前去檢查,杜根那時已經蘇醒過來,於是裝死,一連裝了三天,直到眼中生蛆,他都一動不動,這才讓鄧太後相信他確已死了。由是杜根而得以活命。這個“眼中生蛆”的故事,著實是讓荀貞聽過之後,就沒法忘記,當時就不覺感慨,杜根真是太能忍了。後人譚嗣同那首著名的“我自橫刀向天笑”之絕命詩中,頭兩句是“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詩句中的此杜根,即是這個杜根。
且不必多說,總而言之,定陵縣中的杜、賈兩族,都是潁川、乃至豫州的冠族右姓。
呂布對此的特別交代,看起來是對右姓名族的特別禮遇,但高順聽完之後,大不以為然,麵色嚴肅,上言進諫,說道:“明公禮待杜氏、賈氏,而許諸將洗城,以末將愚見,好有一比。”
“什麼比?”
“明公這是在掩耳盜鈴。”
呂布愕然,不明白高順的意思,問道:“這話怎麼說?”
高順說道:“請明公試想,定陵的縣人,俱是杜氏、賈氏的同鄉,其中且不乏兩家的親戚、朋黨,明公就算是不許我等侵擾杜、賈兩家,但杜、賈兩家在看到我軍搶掠其鄉人、親戚、朋黨的時候,難道竟會因此而感激明公麼?恐怕非但不會,而且還會大大地非議明公,給明公以惡評!明公,是以末將以為,與其禮敬杜、賈兩家,何如洗城一日此事,幹脆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