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一年無人機的發布會之前,魏藍和成渝兩人共同密謀策劃的無人機群組陣列飛行程序,也在軟件開發部門的無人機小組的工程師們的努力下,有了新進展。
一開始,可以控製二十台無人機進行集群式的陣列飛行,已經算是初步成功的踏出了這種無人機群組陣列飛行程序的基礎設計方向,隻要沿著這個思路往下走,還能做到更大規模的無人機集群的操控。
在魏藍的設想中,他希望可以一次起飛超過五百台無人機的數量進行陣型變換,但是目前的技術進程看來,想要達到這種規模水平,可能還需要升級不少地方的技術,包括他們研製開發出來的無人機。
於是又進行多方麵的對無人機進行改造升級,時間抓得很緊,在年末的十一月到來之前,他們必須搞定這項創舉!
因為十一月就是高冷枝的生日月份了,魏藍的還要稍遲個兩星期左右,他們算是同月份過生日的。
而高冷枝的生日就在這幾個月的時間內到來,所以魏藍和成渝兩人現在的任務是抓緊時間把這項新產品的附加程序研究成功!
而且還有一點,魏藍和成渝兩人的心理上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他們兩人知道,這一次的生日晚會無人機表演如果做好了,將會成為高冷枝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對她而言非常的重要。
而且,他們也還想到了其他地方也能用的上這種無人機的集群陣列表演,近年來國家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過年過節的日子已經少了許多味道,讓人覺得唏噓。
如果有這種無人機的機組陣列燈光節目,也能代替一下作為新時代龍國的民眾娛樂表演嘛……
他們這一忙活,從2015年初開始,就不斷在改進著無人機的各種工藝上的設計,以及調節無人機參數,到了八月,首款正式版的無人機算是有了定稿。
這種無人機是要作為這家公司的首款產品亮相的,與給魏晴專門做改裝定製的那種特殊加強續航款式不一樣,要的就是穩定以及成本控製。
無人機的外形比較簡潔,沒有什麼特別的裝飾,整體的外觀由四組可折疊式的螺旋槳對稱設計,主體則是灰白色的模仿了動畫中的某款宇宙艦船的外形做了一定的參考。
內置了一塊超過四千毫安時的電池作為動力源。
內置的電機就是專門進行設計過新專利技術,而且電機輸出的推力也非常穩定,試驗機組裝了很多台,電機是一台都沒有出現過燒毀的問題,非常可靠。
還有一項很重要的技術,那就是無線電輸入。
外觀上的造型定稿以後,就是考慮接受電信號的無線模組,這才是魏藍他們團隊這麼長時間一直在搞的一項技術,他的係統曾經抽獎獲得過DJI的無人機與手機係統的實時畫麵信號傳導技術,也是有了這項技術的支持,他們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裏將一款技術成熟的無人機完全設計出來。
按照平行時間那邊的無人機發展曆程,可也是耗費了數年,經過市場的功能反饋與研發技術團隊的修整,才形成魏藍在平行世界2020年看到的那種新款無人機。
魏藍空間裏的那台DJI無人機,能飛到最高超過離地三公裏的高度,最大飛行距離達到了10公裏,這是他在解開了程序限製後得到的數據,可以說,對比這邊世界的科技技術,強得離譜……
無人機使用的無線電輸出係統采用電磁波發送的方法,而且無線電輸出係統的主要作用是通過電磁波來傳達消息,目前辰星的無人機能做到最高一千二百米的升空高度,最遠距離三千多米,不過上市的機型肯定也是要軟件限製距離的,也就是說——
所以,別看魏藍他們設計的無人機在程序設計方麵有不少參考了那台DJI,但是其實限製於這邊世界的芯片製造水平,電磁波功率已不低於這邊世界普通的商用無人機水平,還是沒辦法達到這種數據。
不過這隻是他們這邊世界的第一款,能投入到民用市場,主要功能作用是用於普通航拍的設備,能在第一代發布的時候,就有了實時的畫麵傳導,就已經是超出了平行世界那邊前期無人機的水準。
陸續的經過三個月的穩定性測試後,辰星的無人機新團隊終於宣布了這款產品的完成,已經可以將最終設計方案發送到代工廠的出廠程序了。
而成渝那邊的軟件開發團隊,也在最後的這三個月時間裏,完成了從最初的二十台到五百台無人機機群的編隊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