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路(1 / 2)

天馬山是坐落在大燕國西北邊境的一座高山,離大燕國的鄰國趙國隻有二百多裏。

山高陡峭,上山的路隻有一條。並且山路狹小,成70℃角蜿蜒向上,快到山頂處時,穿過一處山洞,山的另一側闊然開朗,林木茂密,林木中間,是一大片平地,經過幾代人,人工開墾,開墾出了很多田地,種了穀物和小菜,小溪流水,風景怡人。

在這裏坐落著一個小村落名字叫“顧村”,村落裏有幾十戶人家。都是尋常百姓,祖輩為了躲避戰火,逃到了山上,繁衍生息。慢慢的村落裏有了百來號人,有了人氣。

村莊裏的人們平常自給自足,隻是偶爾派人去山下,換取些油鹽等生活必須品。加上山勢險要,周邊又隻有二十多裏之地外的一個小鎮,因此,村子不被外人所知。

陳無名,就生活在這裏。他本來是孤兒,由於世道艱難,他六歲時,父母先後去世,他淪落在離大山二十多裏地的小鎮上和一幫乞丐一起乞討,由於人年紀太小,乞討時受盡了欺侮。

陳無名乞討時,被下山到鎮上買貨物的村長李大叔碰到多次,李大叔一生沒有兒女,妻子因病早逝,看他實在可憐,於是把他帶回了山上一起生活。

一眨眼,就在這山上生活了6年多了。在這段時間裏,和李大叔結下了深厚情誼,陳無名,從小忠厚老實,非常勤快能吃苦,深的李大叔的喜歡。

陳無名,因為少年失去了雙親,曾經又當過乞丐,因此,深知生活的不易,在山上生活的日子,非常勤快,除了力所能及的幫李大叔做點農活。一有閑時間,就幫村民幫忙做點雜事,隻要村民叫他,他就去幫忙,山上村民本來都很純樸,時間長了,都喜歡上了這個勤快的少年。

他,隨著時間慢慢長大了,四年後,也就是十歲多的時候,他也經常跟隨李大叔,下山,去鎮子裏交換或者購買點油和鹽之類的貨物。

這一年,陳無名,十二歲了,由於經常勞作,身體結實,臉色黝黑,長相普通,和普通農家少年一樣,沒有任何出彩之處。

這天,他和往常一個多月去趟小鎮一樣,和李大叔一起,大早上的下山,去小鎮買點生活用品,買完物品回村的路上,忽然見到遠處七八騎飛馳而來。

在離他們不遠處,忽然“哎呀”一聲,其中一人突然落馬,後麵幾人見狀,紛紛勒住馬,一時間馬聲嘯嘯。其中三人飛躍下馬後,趕到落馬那人身邊,扶起那人,一臉焦急的模樣。

李大叔看到那七八人,其中有倆騎上麵還坐著和陳無名差不多大的少年,個個風塵仆仆,一臉疲憊的樣子,背上都隨帶有刀劍等兵器。

下馬的那倆人伸手敏捷,衣服上還帶有血跡。一看就是江湖人士,不是普通人能惹的。於是,就馬上拉著陳無名的手,準備偷偷地溜走。

這時,陳無名隻覺得眼睛一花,下馬人中一人突然竄了過來,隻見此人四十來歲,身材高大,國字臉,劍眉星目,絡腮胡子,一身白色長孢,星星點點粘了不少血跡。

此人,朝李大叔抱拳行禮道:“這位大叔可知道,此地有何處可以歇腳?”,

李大叔一見,心裏緊張,口音發顫,指著小鎮方向說:“這方圓百裏,就是你們路過的那個小鎮可以歇腳,別的地方,人煙稀少”。

白衣男子懇求道:“大叔,現在很多仇家在追殺我們,現在我們這位兄弟,受傷嚴重,不能遠行,請你告訴我,附近是否有隱蔽之地,便於藏身,讓我等躲避一時”。

陳無名,見馬上眾人都目露期待目光,特別是那倆少年,目光哀哀切切。回想起自己的乞丐生活,覺得這倆少年也好可憐。

陳無名,心中一熱,話已經脫口而出:“我知道一個地方可以藏身,我們村莊就相當隱蔽”,旁邊李大叔,阻擋不及,心中懊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