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坐下吧。”
“是。”
龍舌蘭在得到冬棗的示意後,便坐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現代教育,教授給學生們知識,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但卻很少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以及何為是,何為非。
學生之所以為了學習,是為了考上好的私立中學,或是進入好的大學,未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冬棗說著,轉身朝主位走去。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大多人腦海中存在的念頭,便是‘學習’。
除了社會生存的壓力,還有家庭所給予的壓力,讓他們必須去好好學習。
一旦考砸了,或是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無數批評教育的言語,就會接踵而至。”
“心裏所積攢的壓力,得不到宣泄時,就會令他們走上極端。
你們能想象,一個在學校中是‘優秀學生’的人,竟然會為了緩解壓力,去書店中偷取雜誌嗎?
你們能想象,在考試中常常取得年級前十的人,會有一天上吊自殺嗎?”
“一對N的教育,所能做出的隻有篩選。
而那些偏離了軌道的人,就是被篩選後的‘劣品’……沒錯,就是被蓋上了這樣的標簽。
幾乎所有老師都會說,自己對所有孩子都一視同仁,根本不存在偏袒一說。
可當真正有什麼事情發生,例如班上孩子的錢包不見時,首先懷疑的,卻是那群成績不好的人——因為他們是‘壞學生’。”
“成績不好就是‘壞學生’,即便老師不說,他們也是這樣定義的。
這群得不到關注的學生,成為不良少年,或是流連於遊戲廳、逃課,都是家常便飯。
在這樣扭曲的教育下,隻能告訴一個人,應該自身強大起來的重要性。”
“父母能夠為他遮風避雨一時,卻不能做到一世。
過多的保護,隻會讓孩子如同玻璃般,極其容易破碎。
傷痛也好,苦難也罷……都是磨煉,隻有經曆了,才會有所收獲,和成長。
但這些並不值得感激。
真正應當感激的,是翻越傷痛和苦難大山的自己。”
冬棗曾花了大概兩年時間環遊世界。
去過一些危險的國家和地區,好多次都差點一命嗚呼。
正是因為這樣的經曆,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
雖然無法讓這個世界上的惡全部消失,但可以培養出敢於直麵這些惡的人。
——組織大學,便是因為這樣的理由,而存在的。
“波本。”
他坐在椅子上,看向了金發黑皮的男子,“小時候,你應該因為自己的膚色、發色,受到過困擾吧?”
這是毫無疑問的事,但冬棗卻用著詢問的語氣。
像是為了得到肯定一般。
因為與自己不同、與大眾不同,就遭受到排擠的例子數不勝數。
“……是。”
波本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點頭承認了。
“你知道‘種族歧視’嗎?早在遠古時期,便已經存在了。
而在現代社會中,除了白人歧視黑人、歧視黃種人的例子外,各種歧視更是數不勝數。
年齡歧視、性別歧視、薪資歧視、自我種族歧視……而這些歧視,將一直存在時間的洪流中,不會消逝。”
“正如世界上不可能隻有‘善’一般。
善惡相互依存,才造就了如今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