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棗笑著,繞過了課桌,走到了幾人麵前,對他們說道:“如果弘樹死了,我就把這個視頻送到學校、教育委員會,以及各家媒體。這樣的話,你們就是無法推脫的罪犯。”
“不止是他們。”
他又朝著其他人走去,“你們所有人,都是同謀!”
說著,人群一下子散開,讓出了一條暢通無阻的路,使得冬棗順利朝講台所在的方向走去。
“這不是威脅嗎?!”之前進行抗議的人,再度發出了這樣的聲音。
“嗬……就是威脅。”
冬棗說著,直接坐在了講桌上,看著在場的所有人。
似乎誰也沒想到,他會這樣回答。
使得沒有一個人,能夠接下冬棗所說的話,去回擊他。
“聽好了。我既不是你們的老師,也不是你們的家長。如果弘樹下次再受欺負——我就徹底毀了你們所有人的人生。”
冬棗說著,逐漸收斂了表情,像是在問“今天吃什麼”一般,十分平靜的對他們說出了最後那句話。
聞言,眾人不約而同地低垂下了頭,似乎被那句話震懾住了一般。
也有人偷偷看向旁人,似乎想知曉對方是否與自己一般,也是同樣的反應。
…
在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效應,叫做“旁觀者效應”。
旁觀者效應,又被稱為“責任分散效應”。
是指當發生某一件事情時,單個人的責任感更強,而集體中的個人責任感最弱。
麵對緊急情況時,旁觀者越多,他們采取行動的可能性往往就更小,這種心理學現象就是“旁觀者效應”。
他們之中,的確有人並沒有做出欺負弘樹的舉動。
但選擇沉默旁觀的他們,並不能說是完全無罪的。
“多謝各位賞光聽我講話。”
冬棗說著,從講桌上離開,回到了地麵上。
現在時間已差不多了。
“各位,今後也要跟弘樹同學好好相處哦。”
冬棗笑著,一改之前的狠厲,簡直就如同某個貼心大哥哥般,用著柔和的語氣。
哪有之前恐嚇、威脅他們的半分“暴徒”模樣?
話音一落,冬棗便轉身想要從教室大門離開,卻碰巧撞見了身穿運動外套,剛從外麵走進屋內的老師。
對方的發際線略高,距離地中海隻剩年齡增長的問題了。
“您辛苦了。”
在送上了感謝後,冬棗來到了他身前,笑著幫他整理了一下脖子上的領帶,嘴裏還說著:“顏色真是鮮豔呢。”
已四十多的中年人,照常來說,在領帶的選擇上,並不傾向於年輕人熱愛的款式。
“不會是有個年輕的女朋友吧?”
冬棗稍微湊近了一些,輕聲對他說著,以防被旁人聽了去。
說罷,不等對方反應,他又說了句“失陪了”,緊接著便徑直從教室中走了出去,顯然是準備離開學校。
而不是選擇去教員室,與那裏的老師喝喝茶什麼的。
待到冬棗的身影,徹底消失在走廊上後,穿著運動外套的老師,方才一臉茫然的看向了自己的學生,問道:“他是誰啊?”
但,無一人回答。
恰在這時,老師又發現了學生手中,都拿著一張白色的信封。
“你們手裏的是什麼?”
麵對老師的提問,眾人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緘默。
紛紛將信封和紙張藏在了身後,接著便回到了各自的座位上,準備乖乖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