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鼎一毀,彌漫在入雲州的毒霧很快被風吹散。中路大軍的兵馬齊齊趕赴入雲州,從入雲州出去以後,江夏選擇了從黑漢嶺堡出關。
在走出黑漢嶺堡的那一刻,漫天風雨已經將道路完全掩埋。放眼望去,關外的平原已經是白茫茫的一片,仿佛天地在這一刻都變成了白色世界一般。人若是前行一步,整個腳都會被地上的積雪掩埋。
看到這樣的情況,江夏整個人都愣住了。他騎著戰馬足足看了前方近十息的時間,最終他隻好感歎一句:“天不佑我。”
本身入雲州的毒霧就已經阻攔了他數天的時間,再加上行軍地圖又被盜了。他現在破掉入雲州,還必須日夜兼程才能追回原來的行軍進程。可是現在道路竟然完全被風雪覆蓋住,這樣一來行軍的速度必然減慢。
可是他的行軍速度減慢了,韃靼人的行軍速度可滿不到哪兒去。因為他手下的兵馬多是步兵,而韃靼手下的兵馬,則多是騎兵。
勉強行軍兩個時辰,士兵有不少腳被凍傷了,必須停下來休息。看到這樣的情況,江夏最終隻能無奈地做出一個決定。那就是他帶領二十萬大軍裏的六萬騎兵先行一步,其餘兵馬則交給高甲帶領,隨後跟上。
在江夏手下,武功高強的人不在少數,但真正的將才卻很少。替江夏掌管講武堂,培養出不少講武堂精英的高甲算是一個將才,江夏把大軍交給他總算是能夠放心的。
按照江夏的估計,韃靼能夠集結兵馬,應該在十五萬至二十萬之間。自己六萬騎兵從中路殺過去,完全可以牽製韃靼的大軍,讓他們無暇去騷擾左路大軍和右路大軍。
也許有人會想,既然韃靼頂多隻有二十萬兵馬,那為什麼江夏不幹脆直接集結自己的四十萬大軍,就單單從中路殺向兀良哈。
如果懂得行軍打仗的人就會明白,如果真的這樣做其實是很吃虧的。因為關外的地勢平坦,多數都是開闊地。而韃靼手下又以騎兵居多。如果四十萬大軍擠在一起朝韃靼進發,那韃靼完全可以憑借自己騎兵的靈活機動性,不斷襲擾大夏的步兵。到時候從大夏到兀良哈,也不知道最後剩下的兵力能不能達到二十萬。
但分兵三路就不同了,以韃靼的兵力,他若也分散成三路就哪一路都打不過。但他合兵一處隻攻擊一路,那另外兩路就能直搗黃龍。所以最為劃算和有益的方法,便是這一種。
如今雖然情形有變,但江夏自信自己帶著六萬騎兵,利用騎兵的機動性想要牽製韃靼大軍,應該還是沒多大問題的。到時候韃靼大軍一旦要打自己,自己就漫山遍野的跑。一旦不打自己了,那自己就去追著他的屁股殺。總之敵進我退,敵退我進。
江夏正在往兀良哈行軍的同時,京城富居巷的朱家大宅裏麵,此刻正在張羅著朱載江兒子滿月宴的事。家裏的下人正在四處張燈結彩,朱載江則抱著他家兒子在院裏走來走去,一副心情很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