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時間裏,二十萬水師除在大明海域進行日常練兵備戰之外,還分批前往就近海域模擬演練。

經過大半年的打磨,一支強悍水師橫空出世。

大明的原有的水師和這支水師想比,都差了不止一星半點。

練兵完成,出海事宜自也要提上日程了。

乾清宮,朱棣述職之後,被朱元璋留了下來。

“老四,你這一走不知得多久,咱父子此生不知還能否相見,你有什麼需求一並都提出來,也不枉咱父子一場。”

朱元璋對朱棣,也就隻比朱標差些。

和曆朝曆代其他皇帝相比,那還真就無可挑剔。

朱棣坐在朱元璋旁邊,聽朱元璋出言後,隨之起身在地上砰砰砰磕了三次,發自肺腑道:“爹,兒子年少之時沒少讓爹操心,此去一別就不能留在爹跟前盡孝了,爹保重身體,別太辛苦了,大福不遜於大哥,能幫了爹的忙,他還年輕著,有事多吩咐他去做,兒子帶著兄弟們定努力為我大明建功立業,爹等著兒子回來。”

朱棣此生最敬重兩個人,一個是朱標,一個就是朱元璋。

曾幾何時,他也不滿朱元璋對朱標的偏私。

但在此時此刻的當下,他對朱元璋隻有兒子對父親的不舍。

朱元璋眼角有了淚光,起身扶起朱棣,道:“咱老四長大了,當初咱打仗回來,老四還掛著鼻涕泡光著屁股到處跑呢。”

說起此,朱棣臉上柔和了許多。

“是啊,兒子還記得瞞著娘,偷跑出去追著爹打仗,還被爹打了板子。”

朱元璋對朱棣這個兒子,也就是不如朱標一些,卻還是很器重的。

朱棣成長的點點滴滴,朱元璋還是有印象的。

“咱記得,那個時候你才十五歲,稚氣未除,卻是堅硬的要跟著咱打仗,被咱打了仍舊不退縮,不屈服,咱那時候就知道咱老四會成咱老朱家的大將軍。

這些年你為咱鎮守北平,咱就從沒有為北平的事情操過心,反倒是咱不像個父親,是咱對不起你。”

這話雖含蓄,但還是有含義的。

朱樉死了,朱棡病重,朱棣以嫡長製,是有資格當這個儲君的。

隻是,橫空出現個朱大福。

朱大福權衡利弊,為大明江山社稷所慮,隻能選擇對不起朱棣了。

不過,憑曆史角度來看,哪怕沒有朱大福,朱棣仍不會是儲君的人選。

朱棣既已接受出海,那便就已經釋然爭奪儲君之位了。

聽明白朱元璋的意思之後,朱棣雖沒明說,卻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道:“若說對不起,也是兒子對不起爹,老是惹爹生氣,不管到了什麼時候,咱老朱家都一脈相承,兒子即便是到了外麵,永遠都會心向大明,同時也會告訴後代子孫,我們的根永遠都在大明。”

隻要有朱棣這句話那就足夠了,至於以後怎樣,那隻能等到以後再看了。

“爹,高熾和他娘此次怕是不能隨兒子一同出海,他們留在北平很難再起備戰之用,不如就讓他們回京吧?”

北平天高皇帝遠,朱棣出了海,卻留他的妻兒在北平。

一旦朱棣有了什麼歪心思,怕連掣肘的人都沒有。

朱棣主動提及這些,也是出於讓朝廷安心的緣由。

“行,那就讓他們都回來吧,高熾身體不好,京中條件也比北平強。”

朱高熾出生於北平,已適應了北平的氣候,回了京師不見得比北平強多少的。

“既如此,那就多謝爹,爹,出海事宜都已準備完善,將士士氣正足,出海日子也時候提上日程了。”

既都已經決定出海了,那也就沒必要再拖拖拉拉了。

朱元璋是舍不得朱棣,但卻也有些迫在眉睫了。

朱棣一經出海,冊封朱大福的詔書也就能提上議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