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閑聊了一陣,何平便知道了這漢子名為莊豪,至於其餘兩人則是叫王庚山和劉聶,都是自虎峽山來的,此行是為了押鏢。
說是押鏢,其實卻是護送一人前往安南,至於是誰便不得而知了。
虎峽山離沂水也有一兩月路程了,何平倒是沒想到他們這一行已送了如此之遠。
不過能遇到同樣前去安南的人倒是一件意外之喜,像莊豪這等常年走南闖北之人,識得不少捷徑,能給何平節省不少時間。
莊豪雖然對何平隻身一人就前去安南有些奇怪,但也沒多問,正所謂多個朋友多條道,捎帶上何平一程也算不得什麼大事。
煉氣期的修行總是枯燥乏味的。
何平自煉氣以來,便一直修行《木行決》以及《木輪經》,如吳經所言一般,《木行決》是基礎,煉氣以後,若有《木輪經》,通過《木輪經》的修行,便可使《木行決》修行後逸散的靈氣再留住一部分。
這便使得何平能留住的天地靈氣更多了幾分。
因而何平雖是一品資質,但修行起來卻能留住差不多二成三的天地靈氣。
這也便是何平資質稍差,若是三品以上資質者修行這兩者功法結合,隻怕能留住四成靈氣往上了。
再壓縮了一縷靈氣入內旋之中,感覺內旋的蘊含靈氣量又多了一些,何平心滿意足地停止了修行。
到了煉氣這個階段,便是不斷地吐納靈氣,而後還要耗費精力去壓縮靈氣入內旋,若是壓縮的靈氣過多,便會引起精神萎靡,也再壓縮不下去了,因此何平每日都隻到一個限度便不再修行。
這似乎是受到天地所限製的,何平猜想這個限度應該與自身資質,修行功法以及周圍環境有關,在趙家木靈氣更為豐富的時候,他能壓縮的限度便更大一些。
在趙家他大約隻需十餘年便可將第一個內旋靈氣填滿壓縮至極限,嚐試突破至煉氣中期,到了外麵,靈氣含量驟降,便需得二十年往上了。
何平每日大概隻需要消耗三四個時辰便可達到一天的限度,其餘時間,他都用來修行《木輪經》中記載的法術。
《木輪經》不僅是一門對於《木行決》輔助修行的功法,更記載了一些巨木門的法決。
這些法決可著實受用。
光是煉氣前期攻擊法決,便記載了三個。
要知道木行修士攻擊手段極少,能在煉氣前期便可使用的法決能有三個之多,可見巨木門的底蘊如何豐厚了。
三個攻擊法決,分別是何平曾見過的木靈球術,木劍術,以及木傀儡術。
木靈球術最是簡單,何平在黃教習那裏便早已聽其講過法門,又經過這幾日的練習,已經堪堪可捏出一個能耗費他一成靈氣左右的木靈球了。
但再往內注入靈氣,木靈球便會支撐不住,散裂開來,何平猜想也許是他的控製能力不嫻熟,或者是其他原因,導致這木靈球現在隻能做到注入一成靈氣。
《木輪經》中記載木靈球雖是最簡單的法術,但也可以是最困難的法術,它的困難之處便在於如何更多地注入靈氣。
若能做注入三成靈氣,木靈球便可算得上嫻熟,若能注入四成靈氣,那便算得是大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