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麵前這個礦坑深約十五米,屬於礫石和沙土的混合型礦坑。翡翠原石的比例似乎還不錯,沿著坑邊的斜坡往下走的時候,在旁邊的坑壁上甚至能直接看到毛料的身影。
“這裏應該是第一層,我們經過多個礦坑和取樣的比對,確定這一層的位置距離地麵十米,厚度超過半米。按照取樣的範圍來看,麵積很廣,這樣的話,隻是這一層就應該有上千噸的翡翠原石。”
工程師一邊走一邊介紹。
“其實,對於這個翡翠礦,兩億的價格是偏低的,因為探明儲量這一部分,價值就在五千萬美元以上。在危地馬拉,翡翠形成的曆史甚至比緬甸的更悠久,所以礦層應該會更多些,目前有礦場已經探測到甚至有接近十層的!”
吳迪一直沒有說話,剛才他在礦坑的上邊,已經用透視眼頭透視過了,這個礦坑裏的翡翠不要說是接近十層,連兩層都沒有!也就是說,這裏除了暴露出來的這半米厚一層翡翠礦石,其他的地方挖再深都是渣土!
他在礦坑裏找了一陣,沒有找到原因,就直接朝遠處透視了過去。
沒錯,這附近近千米都是僅僅隻有一層,而且厚薄不均,翡翠原石的比例也比較低。可是,這明明應該是衝積形成的次生礦,怎麼可能會隻有一層?
翡翠礦一般分為原生礦和次生礦兩種。原生礦是由於大洋板塊對大陸板塊強烈的俯衝作用造成的高壓、低溫物化條件,使得混雜堆積物混熔並結晶,形成各種礦物或岩石,然後再經強烈的構造作用(主要是斷裂作用)使原來形成的岩石強烈破碎,混進Cr,Fe,Mn等致色元素染色與磨細的硬玉岩相混合,最後被磨細的硬玉岩重新膠結、結晶形成了各種顏色的翡翠。
次生礦主要是原生礦床經過河流衝刷搬運沉積後形成的礦床。所以一般分層存在,各層之間原石的特征區別比較明顯。比如老帕敢礦區現在已經開挖到第五層,每層翡翠原石的外部特征都不一樣。
這裏既然是河穀,也應該是典型的衝積次生礦,可為什麼會隻有一層?
他看了一眼,這個礦場一共挖了三個礦坑,每個都相距千米左右,取點非常合理,從礦坑的情況,應該能對這個礦區的水平做出一個大概的評估。
他招呼相陪的工程師,走向相隔一千米多外的另一個礦坑。
“這是取樣孔,礦區裏一共打了36個,這個標記是取出翡翠礦石的取樣孔,這個是根據地質條件判斷可能有礦的,這個是沒有的。”
工程師一路走一路指著路過的一些水桶粗的圓洞介紹。吳迪每個都小心的看了一下,越看越是疑惑,難道,這個礦場就是一個隻有一層翡翠沉積的翡翠礦嗎?
第二個礦坑如此,第三個礦坑也是如此,吳迪走完三個礦坑,整個礦區已經被他透視完畢,這就是一個沒有什麼開發價值的,僅有部分地方存在一層翡翠沉積的偽衝積礦。
“請問,你們在更深的地方挖到過翡翠嗎?”
工程師點了點頭,
“這裏取樣的最深處達到了六十米,最淺的一個是五米,其餘的大部分在十米到二十米之間。其中最深的那個取樣點在四十米左右的地方發現了翡翠礦石,剩下的還有十幾個取樣點發現了原石,不過都是在十到二十米之間。所以我們判斷這是一個儲量豐富的翡翠礦藏,要知道取樣孔……”
吳迪揮手止住了他的嘮叨,說道:
“帶我去最深的那個取樣點。”
工程師領著吳迪走了大概近千米,來到了河穀的邊緣地帶,那裏有一個標記和其他地方都不相同的水桶般粗細的圓洞,黑乎乎的看不到底。
這裏隻有一層翡翠,可是這個取樣點居然能從四十多米的地方取出原石,難道他的透視眼出了問題?
他仔細的看了看,搖了搖頭,這裏和其他地方的情況差不多,隻是不知道什麼原因,居然在四十米深的地方埋了一片礦石,其中一塊可能正好處於取樣的位置,被那個打洞取樣的工程師得到了,真不知道是他的幸運還是不幸。
這是一個翡翠礦,但是和別的衝積礦不同,是一個隻衝未積形成的超級薄礦。
也就是說,在這個河道的上遊,可能會有一個地方有翡翠原生礦,經過多年河水的衝刷,一些翡翠隨著水流被帶到這裏,沉積了下來。如果這種過程持續很多年,那很有可能這裏也會一層一層鋪滿了翡翠礦石,但是這個卻明顯是比較倒黴,沒有衝刷多少年,河流就幹涸或者改道了,所以才留下了這麼薄薄的一層。
以現在的情況看,這麼大一片河穀,別說是價值兩億美元,兩百萬美元賣給他他也不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