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有很多戰爭詩,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國家重大的事情不外乎打仗和宗教祭祀活動。一般來講,通常第一個拿出來講的就是《
小雅·出車》,我先把該詩寫在這裏:
我出我車,於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召彼仆夫,謂之載矣。王事多難,維其棘矣。
我出我車,於彼郊矣。設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憂心悄悄,仆夫況瘁。
王命南仲,往城於方。出車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於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途。王事多難,不遑啟居。豈不懷歸?畏此簡書。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既見君子,我心則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執訊獲醜,薄言還歸。赫赫南仲,玁狁於夷。
詩說的是什麼我就不贅述了,大家基本能夠搜的到,我隻談自己的理解。
這首詩寫的是戰爭,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戰爭的狀態是已經結束了的,想玁狁於襄、玁狁於夷等句子都表明仗已經打過了。開篇是很淒涼的景象,要駕著戰車出去打仗了,實際上這個時候參加戰爭是一種特殊的權利,用後來周代的說法,就是隻有國人中的男性才有參加戰爭的權利。這描述的是一個什麼呢,就是在周文王周武王的時候,在東伐殷商之前,周人對於西邊和北邊一些其他民族的攻伐,掃清東征的掣肘那麼帶領軍隊的是一個叫南仲的將軍,文王命令他帶著軍隊先去北邊打敗了玁狁,然後又去西邊打敗了西戎。可以想象這次戰爭打了時間比較久,因為據記載南仲是用的一種防守築城的戰略。
那麼詩經都是在典禮或者禮樂活動中唱的,那麼這首詩,就一定是在戰爭勝利後,在慶祝典禮上唱了出來。但是這首詩呢是寫在周宣王的時候,所以這首詩就是在周宣王時期的一次戰爭勝利後的慶祝典禮上麵唱出來了。
那麼前麵的詩句都交代了事件,就是要駕著戰車去打仗,那麼可以看出,戰車上麵的一些東西一些旗幟,這些詩句都很憂傷。《老子》言: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所以不難理解,這裏為何寫的憂傷,中國古代都是以喪事處戰事的,打仗肯定是要死人的。
然後駕著戰車去邊地了,接下來的:昔我往矣,黍稷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途。王事多難,不遑啟居。豈不懷歸?畏此簡書。這是寫的將士們在思念家鄉,可以理解。那麼: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既見君子,我心則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這些詩句就有點意思了,這是什麼口吻?這是女性的一個視角(見:《召南·喓喓草蟲》)前麵也說了,這首詩是在一個典禮上唱的,那麼可以想見,這個詩就是兩個人來唱了:一個男性一個女性,跟今天的男女對唱是一個樣式。
這樣的話,就是說這個戰爭勝利後麵的典禮或者說慶祝晚會,是男人和女人都參加的。男性女性在戰爭中都是受害者,男人要去打仗,離開了家,家裏的妻子兒子整日的思念,所以戰爭是對整個社會的一個摧殘。那麼為何要在這個典禮上麵來唱這個,來讓這些人參加?我覺得這就是周人對待戰爭的一個看法,戰爭來臨的時候,那就要挺身而出舍小家顧大家;而在戰爭勝利後,那就要用詩用禮樂來撫平戰爭中受到的創傷,這也是一種對於參與戰爭的男性和家裏思念丈夫的女性的一種尊重。
這首詩是戰爭詩裏麵最為重要的一首詩,啟發了我們怎麼去對待戰爭。就說這麼多吧,再說我也不是研究詩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