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章節 第一百三十六章 列車乘務員篇——盜墓賊(1)(1 / 2)

“這人真是盜墓賊啊?”我問道。

楊哥點點頭說道:“應該是,我都不用問乘警都知道這人絕對有問題,那露著青梆的頭,下車的時候把被子都疊的整整齊齊的,呈豆腐塊狀,還有那見到警察的時候一聲標誌性的報告政府。這些都可以斷定,老王絕對是個刑滿釋放人員,但是不是盜墓賊這個我也不好說,可他的確很博學。我把他講給我的轉述給你,你來判斷一下其中是真是假吧。或許我的描述因為知識麵不及所以有些差池和遺漏,但大致故事就是這樣的。

老王入行很晚,三十九歲之前隻是個商人而已,並非盜墓賊,而且自小老王的家境很好,說不上錦衣玉食但也比一般家庭要強許多。老王家裏有個親戚在國外,於是老王還出國留學了一陣,當時的國外並沒有現在這麼多專為中國留學生設立的野雞大學。老王到了國外後報考了當地的公立大學,結果被錄取了,於是他半工半讀,在國外活的逍遙自在。

當時的國內正講究學習西方,恨不得西方人放個屁都是香的。而因為中美交往順利,我們又因為政治原因先前和蘇聯發生矛盾,直至蘇聯解體我們當時的關係都挺緊張的,而美國則與我們日益增多聯係。隨著文化經濟的交流,國人就更加崇洋媚外了。同時我們大量的文化遺產,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也都被衝淡和摒棄了。

但是我們遺棄的東西,人家老外卻很是重視,在國外國學漢字和東方曆史都是既神秘又熱門的學科。很大程度上,老外反而比我們更了解我們自己的曆史。這個原因很多,一來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最主要的是我們的曆史好多都是篡改了的,為了許多政治目的,許多重要的內容都被扭曲和誤導了。更有甚者,會為了達到教育世人的目的,而編造出許多名人違事,這就讓曆史更加扭曲了。

老王入學後作為中國人,自然更加了解一些現代流傳的傳說和民俗類的東西,這對曆史的結合很有幫助,於是他加入了許多東方曆史協會和國學會,以及各種亞洲留學生協會。老王很上進,雖然家境不錯,但在國外依然半工半讀,中國人做生意或許有些急於求成偷奸耍滑愛耍小聰明,但不得不說國人在同樣的環境下起步是最迅猛的,中國人的平均高智商是全球矚目的。

老王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後,更加熱衷於一些文化的積累,從而學習了許多關於文物鑒賞的本事,對曆史也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於是老王又去修了曆史學,主攻中國古代曆史,後來發生了許多事情,老王也看到了洋人惡的一麵,那種種族歧視和排華讓老王憤慨萬分。老王懷著希望,把生意留在了國外,自己帶著家產回了國,

回國後,老王先是把自家的生意做得更大了,還讓產品走出了國門,隨後就開始對一些文化遺產進行申報和保護。但現實是赤裸裸的,各級官員隻想撈錢和引資,爭創業績給市裏省裏弄來納稅大戶,對這些文化遺產根本漠不關心,隻是敷衍了事。老王投出去建設博物館和捐獻的文物,價值都十分不菲,結果沒過幾年老王就發現自己花的錢根本沒用到位,都被人貪墨了,而捐獻的文物則被換成了贗品,真品跑到了某個領導的家裏。

老王前去質問,還想把這事兒鬧大,但公職人員卻冷冰冰的告訴他,博物館不過是給人科普的地方,為了安全隻能擺放贗品,一旦丟了老王也付不起這個責任。

老王大怒,聲稱這些都他捐獻的怎麼付不起責任,結果工作人員卻恬不知恥的說既然捐獻了就是國家的,國家怎麼處理輪不到他說話。老王想去告狀,但官官相護,最後反而撕破臉皮,以偷稅漏稅等莫須有的罪名查處了老王家的生意,老王花了錢運作,卻依然免不了三天兩頭的各種檢查刁難。

老王絕望的關掉了國內的生意,去了國外,在那裏起碼還有公正的法律可以尋求庇護,幾年後老王入了外國國籍,以外商的身份回國做生意,果然事半功倍減免稅收和各種各樣政策上的方便相應而來,有啥事兒直接找大使館,一個電話就上升到了外交事務的概念,處理態度就變得不同了。

不過老王的心中依然有個中國夢,他不甘自己老王家祖祖輩輩的中國人,到了他這一代竟然成了外國人。這不是狗仗人勢是什麼,同樣的人竟然因為國籍不同反而國人要受到不公的待遇,這不是崇洋媚外是什麼,自己說句不好聽的,不就是狗仗人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