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寧遠沒了,錦州完全就成了一座孤城。
也不知道王之臣還死守在錦州是想要做什麼。
孫承宗雖然著急,但是卻無可奈何。因為孫承宗和王之臣隻能算是平級,根本沒資格指揮王之臣去做什麼。
此時孫承宗唯一能做的,就是上書朝廷,由朱辰親自下旨催促王之臣回山海關。
可是這一來一回所消耗的時間。
孫承宗也不知道來的來得及。
畢竟盛京距離錦州也就不到七百裏,皇太極一來一回甚至都要不了十天。
如果王之臣再被困在錦州,那才叫真的要命。
難道還能指望再來一場奇跡嗎?
在將自己的奏章快馬加鞭送往京城的同時,孫承宗給王之臣也專門寫了一封信。
雖然孫承宗自己也知道,這信其實隻能是聊勝於無,王之臣十有八九根本不會聽自己的。
但是孫承宗此時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在孫承宗派出的使者還沒達到錦州之前,趙率教已經提前趕到。
“見過督師大人,末將有負所托。”
趙率教對王之臣非常了解,所以一上來就連忙請罪。
“率教啊,你竟然還活著?這實在是太好了。”
王之臣是大喜過望。
之前王之臣就得到過消息,知道韃子大軍在來錦州之前先一步去了遼東灣。
趙率教當時完全就是孤家寡人一個。雖然有水師的戰船在,但是水師也就隻有一百多條船,三千多士卒。又能頂什麼用。
韃子又不會傻乎乎的跑到水師戰船的攻擊範圍去自殺。
那趙率教的出路就隻有兩個,一是退回海上,搭乘水師戰船逃離。第二就是拚死一戰,被韃子給亂刀砍死。
隻要是正常人,就會選擇第一條路。
很明顯趙率教選擇了逃跑,做個正常人。
不過這對王之臣來說不算什麼。
隻要還願意聽王之臣的話,為王之臣做事。這些就算不得什麼大事。
“督師,奴酋狼子野心。妄圖將督師困死在錦州城。這錦州城糧食不足。還請督師盡快率軍回山海關為好。”
趙率教連忙勸說王之臣。
不然的話,皇太極帶韃子大軍去而複返,那可就真的萬事皆休了。
而且沒有了寧遠作為牽絆,皇太極甚至隻需要帶五六萬人馬就可以了。
反正皇太極隻是想要圍城,而且又不需要像寧遠那樣保證一個漏網之魚都沒有。完全不需要興師動眾。
到時候被動的隻會是大明軍隊。
“這個。。。”
王之臣此時卻有些猶豫了。
經曆過之前的被圍困,然後皇太極的攻城戰又是雷聲大雨點小。
讓王之臣的畏懼之心早就消散了大半。
而且對現在的王之臣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拿到功勞。
如果此時倉皇撤離,那搞不好功勞的事情還會有變數。
在請功奏折中,王之臣可是吹噓自己麾下的將領奮勇殺敵,殺的韃子狼狽逃竄,一路逃回了盛京。
要是現在灰溜溜的離開。
那這謊言不是不攻自破了。王之臣可不想自打嘴巴。
如果是平時,在功勞和性命之間,王之臣肯定是毫不猶豫的選擇性命。
可是這次遼東鬧出的風波實在是太大了。如果沒有足夠大的功勞作為依托。王之臣這遼東督師的位置肯定會不保。
雖然王之臣其實並不想當這什麼勞什子的遼東督師。
但是丟官棄職,可不是王之臣想要的。
王之臣還想著能憑借軍功入閣呢。
如果不能在致仕前當上閣老,那王之臣可不甘心。
“此事再議吧。”
王之臣揮了揮手,打斷了趙率教的勸說。
“督師。。。”
王之臣此時臉上露出了很不耐煩的神色。這讓趙率教連忙選擇了住嘴。
趙率教明白,如果自己再繼續勸說,不但起不到效果,還會適得其反。
在王之臣身邊久了,趙率教早就將王之臣的脾氣摸的很透了。
“率教啊,聽說韃子沒有將咋們的糧草搶走?”
王之臣直接選擇了岔開話題。
趙率教連忙抱拳:“回稟督師,末將正打算稟報。當時遼東灣大軍全部離開,無法搬運糧草。聽聞韃子大軍對這些糧草虎視眈眈。末將直接讓水師士卒將糧草全都搬回了船上。”
“好啊。”
王之臣激動的一拍大腿。
“率教啊,這次能擊退韃子,你當時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