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魏長明兩計平朝野,九洲鼎寒光初現世(1 / 3)

今日趙可留的運氣不錯,上山半日,不僅尋夠了幹柴,順路也遇到了不少草藥,不止有陳玄壺所需的幾味,更是從山溝裏的灌叢中,挖出了兩塊拳頭大的何首烏。

藥書曾有記載:“其蔓紫,花黃白,葉如薯蕷而不光。生必相對,根大如拳,有赤、白兩種,赤者雄,白者雌。”是說這何首烏是那成對生長的,所以一般一找就是一對。古棗村邊的山林裏,藥材雖說不少,但何首烏可不是尋常能看到的。

采藥人,看的就是老天爺的臉色,收獲幾何全憑天意,早些年陳玄壺上山時,曾在一枯樹邊遇到過一株不小的靈芝,拿到太安城裏換了錢,購置了不少的基礎藥材,還添了兩個新的熬藥砂壺。

趙可留等不及回家放下背上的幹柴,徑直去了陳玄壺的醫館,陳玄壺正在為村子裏的人施針,趙可留就在一旁靜靜的望著。

因為針灸的緣故,陳玄壺在醫館的牆上掛了一幅人的穴位圖,橫豎經脈,各處穴位標注的十分詳細,平時有村民前來問診,閑聊時分,陳玄壺總會對著圖和村民們提及幾處穴位,半是養生,半是醫疾。

趙可留可謂醫館的常客,平日裏不論是陪著宋浮生來找陳六璣,還是采了藥材過來換錢,亦或者湊近人堆裏聽著陳玄壺講講趣事,他總是在空閑的時間望著那副穴位圖出神,一來二去,加上他生來對圖文記憶的擅長,硬是叫趙可留將那圖印到了腦子裏,除去陳玄壺這般經年從醫的人,找遍整個村子,恐怕也另尋不到一個能記下此圖的人了。

一陣忙活,陳玄壺終是收了手,有些針要在穴位上留一段時間,趁著這個空當,趙可留拿出了今日上山采到的藥材,交由陳玄壺,雖說趙可留還算是個孩子,陳玄壺的報酬給的倒也公道,一來二去,趙可留在他的醫館裏換了不少錢。

待那些尋常藥材驗畢,趙可留這才從懷裏掏出那兩塊何首烏來,陳玄壺怎會辨不出那是何物,雖說少見,但一年間總能碰個幾次,不知這小子撞了什麼狗屎運,今日竟教他遇見了。

這何首烏可是補益精血,烏發強筋的上好藥材,更有安神、截瘧、消癰的功效,雖不罕見,但總歸是可遇不可求。

陳玄壺也犯了難,不知該開個什麼價好,這兩塊拳頭大小粗算下來也得兩斤有餘,對於這類貴細藥材的行市,一年到頭也出不了幾趟古棗村的陳玄壺自是不知情。

一番思索下來,陳玄壺對趙可留說:“這兩塊的價錢,一時半會我也拿捏不準,我也不能占你小孩子的便宜,這樣吧,後日我正巧有事要到那太安城,你不妨帶上他們與我隨行,我帶你去城裏尋一家藥坊,待問過了價格,你直接賣與他們便是。”

“你也不必擔心他們會哄騙你這個孩子,吾會在邊上為你把關,如此,可好?”

趙可留思索了半晌,點點頭,應和道:“有勞陳伯伯了。”說罷又小心翼翼地將那兩塊藥材揣進了懷裏,轉身背起柴草,拿著換來的十錢往家走去。

他要和母親商量一番,往日裏他也不是沒去過那太安城,但都是跟著母親一起,出售些女紅繡物,莊稼作物,然後置換些生活用度的物件,逢著年關,還會買些年貨春聯,順便給兩人置辦一套新衣。

這次是他長這麼大以來,第一次和母親以外的人去那太安城。

翌日早朝,江鴻曦一紙奏呈讓寂靜的朝堂轟然亂作一堂,天漢王朝成立十幾年來,開國皇帝劉柄雖說膝下已有三子,但從未提及立儲一事,今日的江鴻曦,竟主動上書請求劉柄立二皇子劉昌為太子。

此聲一出,朝堂上的眾人頓時亂成了一鍋粥,那些與劉昌交好的大臣們自是滿口支持,那些看好三皇子劉喆的人們怎麼會默不作聲,兩邊吵得不可開交,就差擼起袖子開打了。

對於這副局麵,唯有劉柄,魏長明,吳秋子,江鴻曦四人心知肚明,或者說,這正是他們希望看到的局麵,朝堂之上的爭吵越激烈,朝堂外的風波就越安穩。

江鴻曦的那封奏折,便是魏長明和吳秋子的緩兵之計。

昨夜,吳秋子深夜到訪江鴻曦的府邸,將當前局勢分析清楚後,吳秋子示意江鴻曦寫下了這封立儲二皇子的奏章。

既然四王出兵為的就是向朝廷提出立儲劉昌的請求,等候時機不過是為了有正當理由用兵向太安施壓,那便直接提出此事,讓四王的行動目的提前實現,目的喪失,行動自然沒了意義。

同時,劉柄可借此爭吵的局麵提出自己需要考慮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裏,四王出兵,便是向天下人布告,四王與劉昌勾結,妄圖謀反。

太安城守備兵馬二十餘萬,加之雁門十萬輕騎伺機而動,李青塘固守北境,四王的軍隊說是三十萬,也是個虛數,實際兵馬應該在二十五萬左右,且都為私軍,和太安城的守備比起來,實際戰鬥力是差一截的,太安城可以安然撐到大皇子劉湛的征西軍回來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