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劉康一臉的生無可戀(1 / 2)

不過東平王倒是留了一封信下來,說是劉雙身染惡疾,此刻人事不醒,老父親身心難受便帶著她外出尋藥去了。

太子未說什麼,太後卻是冷冷一笑,將那羊皮紙的信扔進了火爐裏,然後低聲在康福??耳邊不知吩咐了何事。隻是見康福祿臉色一僵,不過片刻便轉身離開了常寧宮。

誰也沒有注意到,第二天一早,天才蒙蒙有些亮,一騎鐵騎已經飛快地出了京城大門往遠方駛去。

太常寺終於選好了昭君公主與呼韓邪單於成婚的良辰吉日,日子便定在了一個月後,即三月十八日。

選好的日子送到驛館呼韓邪手上,他雖心有不悅,覺得這大漢嫁個公主也太麻煩了一點,但終還是點頭了。

太子命太子妃好好地準備嫁妝。

王嬙越來越不愛說話了,這段時間,她總喜歡坐在永樂宮的後院裏發呆,有時一待就是一個下午。

向蕊向傅昭儀娘娘請恩,傅昭儀雖有不舍,但因向蕊堅持,倒也未阻攔,同意她隨昭君公主一起去匈奴。於是這段時間,她便一直陪著王嬙。

隻是見王嬙總是默默一人發呆,她雖有心勸解幾句,可每每話到嘴邊就不知道說什麼了,隻好無奈地默聲陪著她。

馮昭儀終是如了願,因此事她舉薦王嬙有功,倒是仍回了她原先居住的宮殿。

而與此同時,劉康與蕭素素的婚禮也被提上了日程。

太常寺這段時間可謂是忙翻了天,既要準備昭君公主和親大婚事宜,又要準備定陶恭王爺迎娶王妃的大婚事宜,太常寺的總管太監黃公公忙得嘴上都起泡了。

一個月之後,三月十八日,和親大婚如期舉行。

呼韓邪單於對於今天迎娶昭君公主看得極為隆重,不僅剃掉了蓄了二十多年的胡子,還穿上了大漢新郎官的大紅禮服,看上去竟是年輕了十幾歲。

永樂宮裏,新嫁娘王嬙已經就坐在了梳妝台前,老嬤嬤靜靜地為她換上新嫁衣,挽發髻。隻是這位新娘看上去甚是疲憊的樣子,微微閉著眼小憩,仿佛剛剛趕了很遠路一般。

給王嬙梳頭的老嬤嬤微微一愣,怎麼這新娘的頭發今天好像毛糙了不少,雖然也是一頭墨發,但梳起來總覺得和幾天前有點不一樣。

再看新娘的神態,似是很疲倦,想了想,也許今天要成婚了,新娘心裏緊張,昨夜未休息好的緣故吧。

老嬤嬤的手法嫻熟,用篦子沾了點麻油,如此梳起來竟是好了不少。不過半個時辰的功夫,一頭新娘發髻已經梳好。

再妝麵,換嫁衣,一通下來,一個半時辰左右,老嬤嬤已經扶著王嬙起來了。

今天的天氣格外晴朗,三月裏本就是花季,整個未央宮大殿前麵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花,此刻花香撲鼻,彩蝶飛揚。又加之大漢與匈奴兩方的儀杖極為隆重,如此竟是比太子成婚那日還要熱鬧許多。

在大漢舉行的婚禮自然按大漢的禮製來,等到一切事畢,竟已是黃昏時分。

漢元帝今天的精神格外好,破天荒的當眾宣布改國號為竟寧元年。

呼韓邪單於心滿意足地帶著新娘回驛館去了。

驛館裏,東西均已收拾完畢,隻等明天一早辭別了大漢皇帝、太子等人便啟程回草原。

大漢對此次和親也是誠意滿滿,昭君公主的嫁妝不可謂不豐厚,就連織機都帶了十餘架,再加上各類稻穀種子、梳菜瓜果種子等等,光綿緞布匹就裝了十幾車,甚至還有中原的草藥以及草藥種子也帶去了不少。

並由甘延壽將軍親自送和親的昭君公主,聽說呼韓邪單於極是寵愛寧胡閼氏,原本兩個半月的路程,因擔心公主累著,竟是足足走了近四個月。直到七月中旬的時候,和親隊伍才到了呼韓邪單於的王庭大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