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有子無名,青史留名(1 / 2)

從那天篝火晚宴之後,一連幾天佟汀蘭再見到趙天生時雖然還是會冷不丁哼哼兩聲,但至少不會像一開始那樣一臉苦大仇深的樣子了,這倒也省了趙天生很多麻煩。不然他總不能吃人家的住人家的最後還教訓主人家一頓。

而至於佟鏢頭嘛雖然還是沒有把女兒嫁出去,但在下半夜守夜時猛然聽楚狂人說起自己曾求學於鏡湖翁的事言語間還是表現的極為熱情,直誇楚狂人將來成就恐怕不可限量,與此同時對趙天生的來曆他也表現得很是感興趣,隻不過趙天生並沒有興趣透露自己的身份,隻是提到自己和楚狂人一樣準備去考書院。

不料此事又惹得佟秉義一陣唏噓,甚至明確表示自己這輩子最遺憾的事就是當年因為父親去世,為了撐起整個鏢局而放棄了考書院的機會,否則如今他佟秉義成就必然不止於此。不過在吐了幾口濁氣後,佟秉義也就釋懷了。

“雖然此生留下了遺憾,不過想來我佟某人能中興祖業避免家破人亡的慘劇倒也不會後悔了,倒是兩位賢侄此次去考書院可要千萬努力,我大明臥虎藏龍之輩如過江之鯉不可勝數,但是每屆能考進書院的青年才俊卻不過六百之數。”

“哦?六百也不少了吧?”趙天生當時聽了他的話想了想覺得六百人哪怕是擠在一起也能布滿整個終南山老子殿了。

佟秉義則是想都沒想就搖頭反駁道:“六百人看起來不少,可是我大明邊疆何止幾萬裏,人數又何止億萬,在這當中十年磨一劍的青年才俊哪個不是苦等著這個出人頭地的機會?這裏麵的難度可想而知。”

楚狂人在一旁聽得認真,當下也說道:“趙兄切勿大意,佟前輩說的沒錯,相傳夫子當年周遊列國十五年得弟子三千,所以書院至今都是三年一考,每次堪堪錄取六百人,尤其是遵循夫子有教無類的原則,這六百人裏又分為‘文選’‘武考’‘雜流’三大類,因此每個領域對於考生們的要求便更加嚴格了。”

“想當初先生要我去考書院的時候就直言不看好我,我雖然心裏不服氣但還是遵循先生教誨:‘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不足弱冠之年即從江左為始一路遊曆到北漢,期間曆時六載,橫跨三國,我出門時以為不出兩年就能學成歸去,可走的越遠我便覺得自己越是無知無能,為此我特意錯開了上屆書院大考,到今天才終於自覺能榜上有名。”

楚狂人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語氣雖然波瀾不驚,但任誰都能想到一個還不滿二十歲的青年一個人在外漂泊六年是何等困難的事。

而當一向謙卑有禮溫潤如玉的楚狂人提及自己此次必定會榜上有名時,他眼中一反常態的迸發出一種盲目自信的光芒,就好像是任它世間才俊千千萬亦當有他一席之地!

一旁的佟秉義雖然本意是想勸他虛心一些,但一看到楚狂人那張原本俊秀卻因長期風餐露宿被曬得有些黝黑且營養不良的臉龐,再感受到他身旁散發的那股子堅忍氣質忽然覺得如果連這等人物都考不上書院,大明又能有幾個能考上的呢?

而一旁的趙天生在下山時自認為考入書院是理所應當的事,但被楚狂人和佟秉義一番說道心裏頓時也有些煩躁。不過當腦海中她的身影一閃而過後,頓時感覺豪氣徒生、不吐不快,也拍著胸脯正色道:

“佟前輩和楚兄盡說他人的手段高明,卻又知道我的本事?天下風雲出我輩,我趙天生今天也把話撂在這裏,我這個人書院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實在不肯通融我就幫他們破個例!”

楚狂人和佟秉義看著一臉理所應當的趙天生目瞪口呆,不過倒也沒有反駁,隻是楚狂人笑著答道:

“我自然是信趙兄的,不過還是請兄長高抬貴手勞心考進去吧,至於讓書院改規矩,那是幾乎不可能的事,從書院創立之初書院還隻為一個人改過這個規矩,可惜了。”

話還沒說完楚狂人不知為何原本樂觀的臉上露出一絲惋惜的神情,就連一旁的佟秉義似乎也好像想起了什麼跟著一起搖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