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喜歡看書,覺得長篇的文字太無聊。相比於研究書本當中的長篇大論,他們覺得,看幾段講解視頻或者瀏覽幾篇關於某一本書的書評或者介紹,更節省時間。而有的人,會把看書當作是一種消遣方式,同時,他們日常的消遣,絕不會選擇閱讀這種累人方式,他們寧願選擇點擊視頻、玩遊戲、看劇等途徑。還有的人,不會讓閱讀占用他原本就忙碌的生活裏的時間。
作為部門裏麵最忙的人,李密稍微理解了主管這類人把書籍排除在生活之外的行為。
上個月,李密還讓父親把家裏的自己臥室裏的書給自己寄了過來。而現在,這些書被放在出租屋的書架上,成為了裝飾品。每天大大小小的事務,讓李密無暇顧及那些曾讓他引以為豪的書本。李密決心往成功人士的行列邁進。
回顧自己短短半年的工作經曆,李密頗有感觸。他把大學畢業後到參加工作前這段時間,總結為自己無聲叛逆期。他不吵不鬧不抗拒,一切都順從著學校、父親、母親的安排,隻不過,他在心裏默默的期待著外人的心願落空。
當初學校把李密安排到上島,李密在同學麵前還有那麼一絲絲的光榮,而之後,他就厭煩了無趣又憋屈的廠區內的群體生活。等到了合適的時機,他辭了職。
之前,李密的父親讓李密回濱河,李密滿心歡喜,覺得自己馬上就要和父親一起並肩戰鬥了。而之後,他意識到父親在諾大的單位裏麵隻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他萌生了退意。如他所願,他的父親把事情搞砸了。
李密的母親鼓勵李密考研,李密也欣然接受,他也曾幻想憑著自己的學曆,可以更加方便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之後,李密意識到,升學對自己來說就是耽誤時間。打發了以後的幾年,從學校出來後,他還是要經曆閑置在家的過程。接著,在已經知道結果的情況下等待著結果的到來,如他所料,他被東海大學拒之門外。
唯有回到上島這個決定,是李密自己做出的選擇。所以,他必將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景區的老板很欣賞李密,因為李密總能把老板樸實的話語轉變成類似書本上的至理名言,再轉述給大家。每隔三四周,老板總會讓景區裏麵四五十個人聚集在,討論景區建設的成果。而每到大會結束之時,老板總會指派李密作總結性的發言。其實這活兒也挺簡單,就是把老板在大會上說過的話集中起來,再加以修飾,之後再脫口而出。不過,這四五十個人裏,也就李密能讓老板滿意。
而對於李密來說,攬下老板交代給自己的這個任務,也是有一定的風險的。因為李密清楚,他也就會翻譯老板含糊不清的詞語。你要是讓李密代替老板發言,那你就等著看李密汗流滿麵吧。
李密這人平時看上去很沉穩,不管幹什麼都是慢慢悠悠、不急不躁。但是,你隻要看見他的額頭,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滲出著汗水,你要知道,他現在的大腦就是一片空白,盡管他的表情還是波瀾不驚。
而且,李密出汗有一個特點,這還是李密唯一的那個手下總結出來的。如果你看見李密的臉上、脖子上、後背上全是汗珠,那真的就是李密感覺到熱,而如果你看見李密,隻是額頭、鼻尖、臉頰上滴答著汗珠,那他就是真的很緊張。要分析李密出汗的原因,就看他的脖子。
為了更好的表現自己,更好的傳達老板的理念,下班之後,李密就翻閱著各種書籍,他也想引經據典、舉一反三。不過,翻看的越多,李密越覺得,死板的套用還不如自己的臨場發揮。把希望寄托在書本上那些冠冕堂皇的話,還不如依靠自己的才華,李密越來越這麼認為。
另外一個原因,李密覺得記憶那些長篇的理論,有些費事,記錯一個詞,就讓這段話多了一個漏洞。於是,李密不再耗費精力去閱讀父親寄來的那些書,而是把這些書擺到了架子上,讓它們在家裏來客人時,再發揮自己的作用。
李密曾和孫如一探討過讀書這件事。初中時期的孫如一曾對李密把“書籍”稱之為“書本”這個細節提出過質疑。“書本”一詞總讓人聯想到“課本”,孫如一總認為李密讀書這件事情,帶有一絲功利的味道。
李密對他說,讀書就是為了獲取知識,獲取有用的知識,讀課外書和讀課本是一樣的性質。
李密的這個觀點影響了孫如一,至少,李密覺得孫如一已經欣然接受了自己對書本的解讀。李密不知道的是,在未來的很長時間,孫如一一直對他的觀點深信不疑,直到孫如一結識了高雲生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