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對比一二(1 / 2)

宋齊梁陳南北朝時,詩句多為宮體詩,辭藻絢麗多彩,但是多是一些歌功頌德,趨炎附勢的詩句,讓人不喜。即使是一代明君的唐太宗李老二也是對宮體詩喜愛不已。

後來初唐四傑出現,詩文風格開始有所轉變,唐詩的風格就是起始於他們,這才是初唐四傑的最重要的貢獻。但是初唐四傑的命運卻都不是很好。

王勃落水驚悸而死,楊炯受牽連被貶盈川,老死於此。駱賓王隨徐~敬業造反,最後兵敗失蹤,有人說遁入深山,做了和尚。盧照鄰病痛纏身,最後投水自盡。

楊銘用了楊炯的詩句來諷刺孫向元,雖然有些題不對意,但是這個特殊的場景還是讓人產生了不一樣的聯想。

“此子就是李元籌的弟子,數學家的嫡傳大弟子,楊銘?”趙博涉問道。

另一位大儒說道:“此子便是!當日趙兄未曾去現場,不識得此子。此子口才與毅力都是一流,當場曾讓溫振平和周林等人甘拜下風!”

趙博涉聽了之後,眉頭一皺,有些不喜地說道:“好賣弄口舌之輩,能是什麼好東西!”

呂秀德聽了趙博涉的話,心中搖了搖頭。呂德芳深知趙博涉當年就是為人木訥,不善言辭,才被人嫌棄,沒有拜得名師,這讓他對口才伶俐的人都是有些不喜,這楊銘算是受了無妄之災了。

“孫向元之詩,若是不論此時之場景,當是一首好詩。”呂德芳說完,呂德芳看了一眼孫向元,孫向元眼中的得意一閃而過。

“不過比起楊銘的詩句來,倒是有些不足。”呂德芳點評著孫向元和楊銘的詩句,在場的人都認真聽著呂德芳的講解。

“若隻看立意,孫向元你的詩句在諷刺上位者屍餐素位,不顧底層之死活。楊銘之詩句立意更高。烽火來襲,即使是一介書生,也願意為國效力,寫出了書生的熱血和愛國。”呂德芳繼續分析著兩首詩的不同之處,這讓在場的人都受益匪淺。

古人學習,並不是老師把所有的知識都給學生講清楚,而是提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樣的學習。這樣的學習的確會讓學生學習的更加深刻,但是卻也會讓學生積累更多的疑惑。

如今大儒講解詩文,自然是會給大家講解一些詩句的格律和行文之類的,這樣的機會可不多。

“再說其格律,《戍卒傷春》此詩為五言詩,行文奇偶相配,有著音律之美。相較於《詩經》之上的四言古詩,五言更加靈活。《戍卒傷春》也算得上是一首不錯的五言。”另一位大儒接著呂德芳的話繼續說道。

“而楊銘的《從軍行》是一首五律,與五言詩不同,五律最講究押韻。其韻腳十分嚴格。《從軍行》入韻,此為變例,若是首句不入韻,為正例。詩句之中,韻腳分別為‘京’、‘平’、‘城’、‘聲’和‘生’,韻腳工整,難能可貴!”呂德芳笑著說道。

相較於汪季新,呂德芳更看好楊銘。楊銘站在大廳之中,雖然微微恭著身子,但是身上的那股精氣神卻讓人難以忘記,雖無傲氣,但是卻顯露出一身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