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驚世少年(1 / 3)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裏笙歌作。

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歎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南宋-嶽飛-《滿江紅》詞兩首

南宋紹興27年,公元1157年,據嶽公鵬舉身死已整整16年,然宋王朝仍偏安一隅,不思收複中原。朝中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忠臣良將被棄之不用,議和諂媚之徒卻高居廟堂之上!

河南洛陽開封自北宋太祖之時起乃繁榮富庶之地,然高宗遷都臨安後,屢遭金人騎兵騷擾搶掠,而今饑民遍地、赤地千裏,加之天災人禍、早已蕭條、衰敗不堪不複當年之景。

亂世之中,唯有嵩山少林一直長盛不衰!河南嵩山少林寺內一片祥和,晨鍾暮鼓,恍若世外之地。少林自北魏建立,盛世不顯,亂世常能扶危救困,力挽狂瀾。隋朝末年,有十三棍僧救唐王傳為美談。

此時嵩山少室山藏經閣的後山上,有一青衣老者和一少年正席地而坐,老者年過六旬神情莊重肅穆,發須皆白,盤膝坐地,宛若仙家;少年眉清目秀,身材壯實,不時被猿鳴鳥叫所吸引,趁老者滔滔不絕時,東張西望,一副頑劣之相。

老者似有所察,歎氣道:“銘兒,為師前幾日傳你的劍法如今習練的如何了?”

少年頑劣道:“師父說過,讓徒兒以內功為主,先練內功再修兵器,如今正在勤練易筋經內功,空相師叔傳授的龍爪手也尚未融會貫通,師父說過本門劍法要以內功為基礎,內功太弱不能發揮威力,若冒然使出,豈不被師叔們笑話,折了師父的麵子!”少年摸著手又委屈的說:“更何況徒兒連劍也沒有,整天拿樹枝練習也太寒酸了些!”

老者聞言語重心長的道:“休要牙尖嘴利,武學之道,講究內外兼修,然內功大成豈能一蹴而就,你一向偷奸耍滑,龍爪手、乾坤劍道至今未融會貫通,以後一旦遭遇強敵,如何禦敵、拒敵?”

少年笑道:“有師父師叔們在,何人敢到少林撒野?”

老者聞言心下暗道,次子不知江湖人心險惡,不去江湖曆練一番怎成大氣?奈何受人所托,萬一稍有不慎,自己有負故人所托,豈不追悔莫及!想來左右為難,如今之際,隻有希望他能在武學上精益求精,希望在日後能遇難呈祥,逢凶化吉。

“你隨我來!”老者轉身走進山洞,少年在後亦步亦趨。老者移開洞內石桌,見石桌底下有一石環,拉開石環,隻聽得轟轟作響,露出一條暗道來。

老者拿起蠟燭,喚了眼中滿是驚愕,呆在原地的少年,緩緩走進暗道之中,約下了百十級石梯,又見一暗室,其布局和少年與老者所居山頂之石室完全相同。

隻是此暗室一麵牆壁掛有一人之畫像,此人威風凜凜,右手摯槍,左手扶劍,身後一匹白馬,白馬後似有千軍萬馬,畫像之下有供桌,上有香案。香案之上有一長盒,不知裏麵裝的究竟何物?

少年一時甚為驚訝,他自小與師父居住在此,從不知道石室中居然還有暗室,而在此供奉的這位將軍又是何人?

少年疑惑的道:“師父,這裏供奉的是誰?”

老者在供桌上點燃三炷香莊重道:此人是嶽將軍,嶽鵬舉!

少年更加不解問道:師父,這裏是少林藏經閣後山,為何要供奉嶽將軍?

老者長身而立眼中滿是憤然之色,良久緩緩而道:“自嶽將軍被冤殺如今整整16個年頭了,貧民百姓家中無一室不供奉嶽將軍。如今朝廷重用小人媚金求和,卻遠主戰將士,再這樣下去,國將不國,我大宋遲早為金人所滅!百姓們天天盼望著這天下能再出一個嶽將軍!”

少年聞聽此言也憤然道:“當今皇上偏安一隅,不思恢複中原,報金人掠我“二聖”之仇,當年聽信奸相秦檜之言,冤殺嶽將軍,自毀長城,如今就算再出十個嶽將軍又能如何?師父不必為昏君而憂!”

“休要胡言,老者聞言麵有慍色,誰人教你胡言亂語?”

少年低頭輕聲道:“徒兒隻是平日偷聽師父與師叔交談才知曉,一時氣憤,再說徒兒所說俱是實情……”

老者望著畫上之人眼含熱淚道:“如今之局麵,非憑一人之力可扭轉,但作為堂堂男兒當如嶽鵬舉,有所作為,而不是在這裏空談誤國。”

“師父,徒兒日後定當勤學苦練劍道,報效國家,但徒兒絕不會像嶽將軍一樣忠於這樣昏庸的君主!”

老者聞言似乎甚感慰藉,語重心長的道:“你要知道,如今要做的就是學好本領,以後才能有所作為。銘兒,你不是想要一把劍麼,過來打開此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