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劍道(1 / 2)

從雪風塵來到這裏後,大雪好像從未停過,昨天大雪,今天還是大雪。

這倒是很像他冰冷的性子一樣,似乎連這裏的天氣也被影響到。

最近古國邊界一直處於防守狀態,京城掌控者,城主,也是淪為下守去到那蠻荒之地與那太子並肩作戰,不過真要說起來,古國皇帝才是本國實力第一,但不管從開戰還是到如今這副敵不動我不動的狀態,那位龍座上的皇帝一直都未出現,也沒有一點表率,反而是與之對立的國,墉久國的皇帝,卻是帶領了八位戰宗境界開山立宗的長老來古國討要說法。

雖然後來古國也沒有正麵回應,那敵國皇帝來了自然也沒有去招待,但這副做法,也是表明了兩種立場。

第一種,不屑,或者說是它墉久國的皇帝,即使再帶上八位戰宗強者也不配他古國之帝親臨召見。

第二種,跑了,雖然民眾和多數修煉者站在古國這邊,自然是相信這場戰鬥定然是他古國贏,但這打了二十多天的久戰,皇帝這邊卻是露臉都沒有,而自己的兒子都差點被虜走,部分城的管理者也死傷慘重,著實不讓人有這種想法。

但這些對於不定居的修煉者和江湖上的俠客來說,並無大礙。

他們本就不是古國的人,都是一些加入宗門,遊山玩水,討點好處的,並非是那些普通的民眾,所以他們反而是抱著一種觀戰者的態度,隻要不涉及到自己,那便該玩玩,該笑笑。

但從昨日開始,一聲太子歸來,著實是讓一些將心放在古國的人,平靜了一些,既然太子回來,那這場戰鬥,應該已經贏了。

當時墉久國皇帝帶八位戰宗親臨時,便是太子和國師去談話的,但談的什麼,做了什麼,是否打了一場,並沒有準確消息傳出來,隻是部分有位在身的人,道出了自己的所見。

似乎太子和國師對於這位敵國皇帝的親臨,沒有絲毫恐懼,談話期間十分平靜,是割地,還是歸宗,亦是賠靈晶,就不得而知了。

太子雖然年僅十六,但修為卻已是戰宗中期境界,但即使是如此逆天的天賦和修為,在麵對八位戰宗境長老時,依然是不夠看。

但殿裏傳出的消息確是談話間平靜,並未有表麵的情緒波動,國師在一旁,大殿內兩國各在一處,對立麵上,太子談笑風趣,未有不安。

這倒是讓民眾們半信半疑,殿內的談話都能傳出來,那這太子,到底還是不是太子?

亦或者說,這是太子故意讓人放出的聲。

但終究在昨日,太子歸來,這讓近乎所有人都認為,這場戰鬥,已經贏了。

如今古國共有五位強者,在不算皇帝的情況下,太子應該為第一,笑迎宗主第二,三九營斬龍首領第三,劍雲宗師第四,久風丞相第五。

如果算上古皇帝,那便是六位強者,不可否認的是,縱使後五人加起來,也無法擊退古皇帝。

這在早些年前,所有人都肯定的事,如今,自然也一樣。

古皇帝隻有一位子嗣,再加上其修為天賦之高,十三歲便給予對外尊稱太子的資格,十五歲,便是他這皇帝之下,最高的統治者,也是修為之最強,即使是國師,也要遵從和聽從太子的計策。

試想一位十六歲少年,修為竟能與那些修煉半百的長老一較高下,可知這古國太子的修煉速度和天賦有多逆天了。

這也是為何,古國原本已經墮落到歸入宗門,現如今卻又能是玄幽大陸九十六國的根本原因。

本在三十多年前,古國曾是東毒聖土一大霸主,可謂是這一聖土最有話語權的國,然而,古國的皇室得罪了一位仙人的弟子,而那位弟子,卻又是其最寵愛的一位,若是古國的某位大臣,或許還能進行一談,但卻是其皇室所作所為,那便代表了古國,而這還不是能讓仙人出手的事,隻是後來這位始作俑者又進行了一係列的小計謀和算計,本以為自己的小聰明能管用,但在仙人的實力下,豈是這些計策能管用的,因此,古國當時籌備三百宗門,幾萬的修煉者齊力一戰,雖然最後並沒有被滅國,但仙人的實力,可接近於天下武力修煉前十榜,僅僅一人,便抵擋住千軍萬馬,三百宗門被滅的僅剩幾十宗,古國那一代的皇室也隻留下了年僅十五歲的三公子,也就是現在古國的皇帝,這也是當時出了點變故,才將現在的古皇帝保住,不然恐怕現在已經沒有古國了,皇室,便也真正意義上的滅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