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7日。
這一對高峰來是個好日子。因為這一,他在歸雲市冰箱廠拿下了一個不的訂單。
隻要明上午雙方簽訂了協議,就能為單位創收,不定還能因此拿到一兩百的獎金。這事兒,想想都覺得美!高峰情不自禁地打起了口哨,興高采烈地推開了家門。
“兔崽子,都快黑了,打什麼口哨。趕緊給我住嘴!”
高峰的母親正端著兩碗飯從廚房走出來。這個傳統的中國婦女依舊遵循著老人們的諄諄教導——傍晚吹口哨就會發生不好的事情。
本來高漲的情緒還沒得到釋放,就被母親吼得澆滅了一半。高峰深呼一口氣,掙紮著努力把自己的心情提了起來,他太想把屬於自己成功的快樂分享給雙親。
“媽,今冰箱廠的李廠長了:以後把他們西南一帶的維修單全給我們單研究所承包了。這量啊,可不少,不定單位還會獎勵我呢。”高峰像個急需要長輩肯定和表揚的少年人,不甘地嘟囔道。
“這認識你的人吧,還知道你單位是搞科研的、搞軍工的;不認識的,哼!看你這樣子,還以為你就是那種三無工廠派出來的業務員。”
聽到身邊的父親冷哼了一聲,高峰頓時像徹底泄了氣的氣球,焉了。他很想繼續爭辯幾句,可幾次話到嘴邊又咽下。
最後,隻能垂頭喪氣地拿起桌上的筷子無精打采地回了句:“我……我餓了。”
是啊,還能什麼呢?想自己一個堂堂正正北航畢業的研究生,現在卻淪落到跑街串巷地拉業務。出來他自己都覺得尷尬,更何況一直望子成龍的老父親。
想當初,得知自己畢業後被分配到江源基地的505研究所,他還歡喜了一陣!畢竟那是一個曾被偉大領袖親自批示過的軍工基地。
而且還是一個專注於航科工的軍工領域,這對北航畢業的高峰來,是‘門當戶對’的一件大喜事。
那時候,高峰的心豪情萬丈,心裏也充滿了光。
他自信滿滿地要用自己的多年所學,畢生致力於鑄就倚長劍,護衛祖國藍。
這種逐夢航,把強軍報國當成是自己畢生理想的不僅是高峰一個人的初衷,也是江源基地每個航人投身其中的動力和信仰。
可誰曾想,到了研究所之後,高峰卻失落地發現:單位每年接到的國家軍工任務竟然寥寥無幾,有時候甚至全年落空。
即便是那些接到的任務裏也是不痛不癢的打鬧,根本就拿不上台麵。
單位開會的時候,主席台上的領導們總是在: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上、1984年國慶閱兵式上安門前首次向世界公開展示的現代化戰略戰術武器、以及1988年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對撞成功……這一項項重大成果背後有著江源基地無數航人默默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可為什麼到了他高峰上“戰場”的時候,卻像是變成了圍著地方生產轉悠的‘民營’企業。上至冰箱,下至維修電視機,甚至修收音機,維護電路等等,這些他們這些航工程師們要去幹的活。
所長趙永生了:隻要有錢,505研究所就沒有不接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