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劉伯溫也是聰明,隻是略微一想,便明白了這注意定然又跟齊衡脫不了關係。
以朱元璋平日裏的習慣,如果說皇明祖訓是他出的主意,劉伯溫絕對不會意外。
自從朱元璋成為大帥後,就一直都讀史書。
將史書奉為了天書。
而他劉伯溫呢,讀了一輩子書,什麼書他沒有讀過。
論學問,一百個朱元璋也不是他的對手。
所以,很多時候朱元璋的一些主意他劉伯溫都能夠從各種書籍當中找到出處。
自然對朱元璋的心思就了解的比較深刻。
可是如今呢。
朱元璋所提出的這些關於教育的東西,這別說是對他劉伯溫而言,就是一直往前推,推到三皇五帝,那也是從未有人如此深刻的解讀過這個概念的。
但反觀朱元璋,幾句話便將人之一生的教育給說了個明白。
這一點,絕不是隨便想想就能想出來的。
最起碼那也是經過了無數年沉澱而總結出來的經驗。
盡管劉伯溫自己也很困惑,似乎齊衡的很多手段都給他這種經驗。
仿佛齊衡與他們活的不在一個時代一般,總是能拿出一些跨越時代,或者說這個時代不該有的東西。
但齊衡在他的心中早已到了一個不可企及的高度,所以就算有這些疑惑,隻要是落入那齊衡的身上,他就覺得理所應當。
可是,如今讓劉伯溫始終搞不懂的是。
以齊衡的目光,應該早就看出來朱元璋這個人的性格。
有他朱元璋在一天,就絕對不會坐視任何一個勢力發展到不可阻擋的地步。
可是齊衡呢。
他明明知道這些,卻還是一如既往的支持朱元璋。
哪怕是涉及到自身的利益時,他依舊始終都支持朱元璋。
這讓劉伯溫百思不得其解。
說齊衡糊塗,這天下誰敢說能勝過他。
說他不糊塗,卻一直都在做糊塗時。
不過,想不明白的事情劉伯溫也不會執拗,反而是在表麵恭敬的歎道:“陛下聖明!陛下此言,便勝過了曆代君王啊。”
聽著劉伯溫的拍馬屁,朱元璋隻是笑了笑,便又緩緩說道:“那個皇明祖訓的時候,還得你來仔細斟酌一下該如何製定。”
聞言,劉伯溫忙起身拱手道:“臣,遵旨!”
走出武英殿的劉伯溫,長長的鬆了口氣。
對於他而言,這次麵見朱元璋危險很大。
畢竟出了這麼大的事情,若朱元璋不懲治是不可能的。
如今能夠隻罰半年俸祿,已經是極為難得的了。
當然,他也不會天真的認為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
朱元璋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一個絕對不容許自己吃虧的主。
如今在百官麵前丟了這麼大的臉,該如何找回場子呢?
這個場子不找回來,是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
至於將那陳懷義摔死,這隻是泄憤,不是找回場子。
所以這日後做事情,還是得小心謹慎著。
就在劉伯溫離開後,朱元璋也緩緩走出了武英殿。
他一邊走在宮中,一邊思考著什麼。
在他的身後,二虎一刻不停的跟著。
看著朱元璋,忙說道:“皇上,晚膳備好了。”
可朱元璋卻淡淡的說道:“不吃。”
二虎繼續說道:“皇上,您一天沒吃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