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代同呼吸的清代後期詩歌(1 / 2)

魏源的不少詩篇,如《江南吟十章》、《寰海十章》及《後十章》、《秋興十章》等,都是議論時事、抒寫感憤的政治詩。所表達的見解,主要是在堅持中國固有傳統的前提下反對閉關自守、主張學習西方技術,具有曆史價值。

同時,魏源的政治詩直敘胸臆,詩體也比較解放,不過詩中用典與議論偏多,有時直書其事,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詩的意象與美感。

在普通的抒情詩篇中,魏源的山水詩很有名。他喜歡寫雄壯奇偉的景象,《太室行》、《錢塘觀潮行》、《天台石梁雨後觀瀑歌》、《湘江舟行》等均有此種特點,可以看出作者豪邁活躍的個性。

另外,魏源的詠史詩也頗為人稱賞。《金陵懷古》之一中的兩聯:

隻今雨雪千帆北,自古雲濤萬馬東。

千載江山風月我,百年身世去來鴻。

姚燮,道光時舉人。他寫有很多關於鴉片戰爭時事和有關社會情況的詩篇,有“詩史”的特點。《哀江南詩五疊秋興韻八章》之二,寫陳化成之戰死:

颶風卷纛七星斜,

白發元戎誤歲華。

隘岸射潮無勁弩,

高天貫月有枯槎。

募軍可按馮唐籍,

解陣空吹越石笳。[4]

最惜吳淞春水弱,

晚紅漂盡細林花。

[4]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吹奏樂器,形製似笛,通常稱“胡笳”。漢代傳入中原,後在形製上有所變化,將蘆葉製成的哨插入管中,遂成為管製的雙簧樂器,是漢代鼓樂中的主要樂器。

這一時期詩人關涉時政的詩篇,無論歌頌還是譏諷,通常都寫得比較誇張。這首詩從年老的陳化成無力支撐頹勢落筆,流露了深深的哀痛和同情,也反映著作者對時局的感受,所以能夠打動人。

黃遵憲,是詩界革命的旗幟,但是黃遵憲不以詩人自居,用他自己的話說是“餘事作詩人”,但是他在詩歌創作方麵有很高的成就。

黃遵憲在詩界革命中,不僅在理論方麵對詩歌的革新進行了可貴的探討,還創作了大量的新詩,成為詩界不折不扣的一麵旗幟。他的詩歌有《人境廬詩草》、《人境廬集外詩輯》等共1000多首。

黃遵憲的詩不受內容形式的限製,開辟了我國詩歌史上從未有過的廣闊領域。黃遵憲在創作上勇於推陳出新,既借鑒古人成果,又從民歌中吸取養分。他的詩歌形象鮮明,用典貼切,詞彙豐富,才思敏捷,他的詩改變了唐宋時期以後詩歌創作沉迷於擬古的方法,更新了詩歌意象,開始了由舊體詩向新體詩的過渡。

康有為,是戊戌變法的發動者。康有為為人雄強自負,其詩亦氣勢不凡。如《登萬裏長城》之一:

秦時樓堞漢家營,匹馬高秋撫舊城。

鞭石千峰上雲漢,連天萬裏壓幽並。

東窮碧海群山立,西帶黃河落日明。

且勿卻胡論功績,英雄造事令人驚!

詩中景象宏偉,詩人自我的精神形象也異常高大。第三句把神人鞭石下海為秦始皇造石橋的傳說改為鞭石上山,以表現英雄人物驅使一切的非凡力量。

魏源的不少詩篇,如《江南吟十章》、《寰海十章》及《後十章》、《秋興十章》等,都是議論時事、抒寫感憤的政治詩。所表達的見解,主要是在堅持中國固有傳統的前提下反對閉關自守、主張學習西方技術,具有曆史價值。

同時,魏源的政治詩直敘胸臆,詩體也比較解放,不過詩中用典與議論偏多,有時直書其事,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詩的意象與美感。

在普通的抒情詩篇中,魏源的山水詩很有名。他喜歡寫雄壯奇偉的景象,《太室行》、《錢塘觀潮行》、《天台石梁雨後觀瀑歌》、《湘江舟行》等均有此種特點,可以看出作者豪邁活躍的個性。

另外,魏源的詠史詩也頗為人稱賞。《金陵懷古》之一中的兩聯:

隻今雨雪千帆北,自古雲濤萬馬東。

千載江山風月我,百年身世去來鴻。

姚燮,道光時舉人。他寫有很多關於鴉片戰爭時事和有關社會情況的詩篇,有“詩史”的特點。《哀江南詩五疊秋興韻八章》之二,寫陳化成之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