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陸,三足鼎立。
北方魏國以武立國,曆經九世。
東南越國掃平各小諸侯,勵精圖治,已曆三世。
西南楚國以漢中為根本,兵精糧足,已曆十一世。
三國之間時有摩擦,天下三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北魏,坤元一十三年,元宵,北魏睿帝在弱冠之年,終得生母景太後還政,在內閣首輔楊震的全力支持下,開始親政。這一年被稱為坤元之治的元年,從坤元一十三年開始,北魏開始大力發展內政,削弱限製門閥、外戚勢力,開創新的科舉和人才選拔製度,為寒門子弟大開仕途之門,中原大陸各類人才也開始湧入北魏。
東越,同一年,宮中國師徐清顧夜觀天象,見北極星宮異象,和東越文帝徹夜長談後,回三清觀閉關三月,據傳三月後,徐清顧出關之時,風雷大作,三清觀大門前鎮觀巨石,在徐清顧踏出大門那刻,被一道雷電硬生生劈成兩半,徐清顧至此再無蹤跡。
西楚,一年後,西楚興兵討越,以大將軍田鑄為首,起兵十五萬,從永安出關,一月內,連破東越荊州四城。東越則命前將軍範不易率兵,屯兵十萬於夷陵關口,雙方在夷陵關口對峙一月有餘。大戰四場,互有勝負,雙方也不斷增兵,夷陵關口一時兵力聚眾至三十五萬有餘。時至夏至酷暑之時,範不易截獲西楚糧道軍情,親率東越劍士營繞開夷陵關口奇襲屯糧之地庸鎮,血戰一夜,截斷範鑄糧道,並火燒庸鎮,田鑄無奈退兵,雙方在沙渠對峙,而後暫停兵戈,史稱夷陵關之戰。三月後,田鑄奉命回西楚都城成都,途中遇刺,下落不明。
正值西楚、東越夷陵關之戰,北魏西北邊境蠻族入侵靈州,北魏睿帝三叔西涼王蕭克傭親率青龍營騎兵二萬,主動出擊,直接衝擊蠻族大汗陀裏圖大營,一戰全殲蠻族大汗近衛營及蒼狼騎兵四萬餘人。有傳言當天大戰,飛沙走石,蠻族軍隊慌亂不堪,一盤散沙,軍隊全麵陷入混亂。而蕭克傭大軍,則猶如天兵下凡,蠻族軍隊一觸即潰,青龍營騎兵來回衝殺,直至陀裏圖大汗金帳。陀裏圖帳下五百親兵拚死掩護大汗撤退,但全被圍殲,陀裏圖也失蹤不知所向,蕭克傭帶回大汗金旗、金印。西北邊境危機解決,蠻族數年一蹶不振。坊間傳言,北魏蠻族靈州之戰,蕭克傭青龍營騎兵固銳不可當,但當日在青龍軍營帳內,數名衣著混元閣地字門服飾的術士,一直在青龍軍身後,部署奇門遁甲陣法,導致當天飛沙走石,天生異像,使得蠻族大軍陷入混亂,這一場大戰的勝利又讓北魏混元閣神秘色彩再次加重一筆。
玄學源自河圖、洛書,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文王演化八卦,形成易經六十四卦,河圖,洛書分別演化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
奇門遁甲源於上古時期黃帝蚩尤大戰於逐鹿,雙方僵持不下,黃帝得九天玄女夢中傳授符訣,命風後演化太乙、奇門、六壬三式。
太乙用於占測皇室大事、奇門用於排兵布陣、六壬用於百姓家常。
隨著曆代能人誌士演化,奇門遁甲從一千八十局,演化為陽遁九局和陰遁九局。
正所謂,一千八十當時製,
太公刪定七十二,
逮及漢代張子房,
一十八局為精藝。
北魏混元閣始建於坤元元年,那時7歲的睿帝剛繼位,景太後把持朝政。太後執意在欽天監之外,專門再設立玄學機構,籠絡大量玄學人才,為王室服務。這也就是混元閣。
宮中均知景太後尤為信奉玄學,但不知景太後家族原本並不是北魏頂級門閥,然而在太後十二歲那年,一位自稱為道慈的黑衣術士路過,見到少女時期的景太後,尤為震驚,求為其排了四柱,斷言景太後前半生榮華,隨後幾年,道慈每年都會來景太後家中為其斷每年的運勢,並趨吉避凶,之後景太後順利進宮,深得先王寵幸,幾年後產下龍子,即為睿帝。家族也隨著太後入宮封後,一步登天。隨著太後喜好,幾年來周圍聚攏了一批玄學術士。
混元閣成立後,首任閣主就是數十年前為太後斷定前半生榮華的黑衣術士道慈,閣內分門別類,成立天、地、玄、黃四門。混元閣成立後起初並不招搖,隻在一些重大慶典上能看到混元閣的身影,五年後,道慈以年老為由,請辭閣主之位,混元閣由太後胞弟張彬掌握,一改之前的低調做事,明確天、地、玄、黃四門職責。天字門,負責王室事務,太乙術推算王室大事,與宮中關係最為密切。地字門,專攻奇門遁甲,服務軍隊,在軍中也不斷安插混元閣的術士。玄字門,專攻六壬占卜,選拔玄學人才。黃字門,專攻道家丹藥及醫術。四門每年進行選拔考試,錄取一定數量的學生,用於閣內培養。混元閣仰仗太後親信,做事飛揚跋扈,遇到不服從或與之為敵者,隨意強加一個罪名,不是入獄就是流放,一時間,混元閣風頭無二。